戴表元
己丑年正月六日,袁季源家遭火灾,次韵书闷。邺侯家中藏书千架,杜老尊前屋万间。 注释:邺侯,指唐代宰相李林甫,他善于玩弄权术,排挤异己。杜甫尊称他为“邺侯”。 译文:邺侯家里的藏书如千架,杜老尊前的房屋如万间。 赏析:首联直接点明诗题中的主人公是邺侯和杜老。邺侯李林甫善于玩弄权术、排挤异己,所以诗人称他为“邺侯”,而杜甫则是尊称他为“邺侯”。 邺侯家里书千架,杜老尊前屋万间。 注释
诗句:莫怪诗翁不出山,诗多那得是山间。 译文:不要责怪诗人不下山,他的诗歌真实如山间自然。 注释:清溪:清澈的小溪;莺啼树:黄莺在树上欢快地歌唱;朱颜:形容人的面色红润。 赏析:这首诗以“正仲”为题,通过描写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美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生哲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追求自由
注释: 霞屿风烟接渺溟,老仙万锸敞林扃。 峰前雁起湖云净,池面龙来海雨腥。 阅世僧闲头黑白,游山客爽句丹青。 何缘飞去清源国,雨夜翛翛著翅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霞屿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全诗以景起,以情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霞屿风烟接渺溟,老仙万锸敞林扃”,描述了霞屿的壮丽景色。这里,“霞屿”指的是海岛,位于大海之中
【注释】 家西十里外茅洋小山中土冢累然初不封树乡先生舒文靖公墓也 莫轻数尺黄泥壤,埋却斯人后更无。 山上自难生毒草,树间长见聚慈乌。 樵耕可免凭乡俗,洒扫能来是学徒。 后有宣尼须痛惜,待将墓额写呜呼。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十二年(817)重游故里时所作。诗前两句点明题旨,指出“吾宗”的墓地虽然在茅洋小山之中,但并未加以修葺,只是随意而葬。接着又指出墓地虽未加修葺,却有两桩值得称道的事情
这首诗的译文是:白发的使君经世之才,尽管闲居仍能畅想池台。四时杂花环绕屏障,明月镜匣三面展开。各自坐观山势随人意看,正吟诵风声递送鸟声。当年堂前雨梦,得似从容此一杯。 注释: 奉题孙使君池馆:献给孙使君的池馆。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白发使君经世材:使君(官名)满头白发,有经世济民之才。 尽闲犹解畅池台:即使是在空闲之时,也仍然可以畅想池台。 杂花屏障四时有:四周围绕着各种花卉
戊子清明前陪王丞度新岭注释:戊子,指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是清明节。 译文:《戊子清明前,我陪同王丞度过新岭》,即在戊子年清明节前,陪我王丞过新岭。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百五日熟食节,七十一曲下山坡。 注释:一百五,指农历十月十五日,是熟食节。 译文:《一百五日熟食节》是描写熟食节的场景,《七十一曲下山坡》是描写下山的情景。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对诗歌进行赏析。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①理解诗的意象特点;②了解诗的思想内容;③体会作者的情感。 【答案】 诗句解释: ①搜山马退馀春草:山中的野兽被搜寻得精光后,留下的只有春日里刚刚长出的嫩草。
【注释】 壬午:唐高宗李治年号。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阳春三月,万物萌动、复苏之时。节序:节日。愁中:忧愁之中,意指节日里不欢畅。都忘却:全都忘记了。登陴戍(pí shù shù):古代城上设置的望敌台。登,登上。陴,城基上的矮墙。这里指登上高处瞭望,也指守卫城郭。吹弹乐:演奏吹打乐器的乐调。上冢:扫墓祭祖。语笑声:说话的声音和笑声。解事:懂事理、会办事的人
戊子岁晚赠应德茂 江海悠悠雪欲飞,抱书空出又空归。 沙头竟成谁计是,山林又悔一年非。 平生万卷应夫子,两世知名穷布衣。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与感悟。首句“江海悠悠雪欲飞,抱书空出又空归”以江海为背景,描绘了雪花飘落的场景,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接着“沙头竟成谁计是,山林又悔一年非
宝山寺寒食次韵和阆翁绿阴啼鸟春将老,古寺垂杨日未西。 注释:在春天的树荫中鸟儿鸣叫着,好像在说春天就要过去了;古老的寺庙旁,垂柳依依,太阳还没有落山。 客子欲归风满袖,桃花无语水流溪。 注释:游子的衣袖被晚风鼓荡得鼓鼓囊囊的,就像要飞起来了一样;而盛开的桃花则静静地看着溪水流淌,仿佛在默默无语地叹息。 有人蔬笋忘饥渴,何处松楸杂笑啼。 注释:有人因为吃竹笋而忘记了饥饿和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