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根据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思想主旨等,再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情感,如:①从诗中找出能表现诗人感情的词语或句子。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整首诗所表达的感情。③写出情感产生的原因。④结合具体诗句阐释其原因,并联系现实进行简要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游中溪时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景:“树淡云浓又一坡
【注】赤日:炎热的太阳。宗洛派:宗洛诗派的别称。 舟车赤日千馀里,笔砚清风二百年——诗人从贵溪到福州,舟车劳顿;在贵溪教书,笔墨清雅,已有二百年。 开口人知宗洛派,举头身欲近闽天——诗人说,我开口一吟咏,就知道宗洛诗派的渊源,我抬头一看,就想到要接近闽地的天空了。 絺袍凉拥松皮几,桂酒春浮药玉船——诗人说,我穿着一件细葛做的夏衫,清凉地拥着松皮的坐垫,坐在石几上品着桂花酒
诗句原文: 华亭是我曾游处,记忆端然不作疏。 地带三吴犹壮丽,人经二陆自诗书。 轻身羡尔能随鹤,薄味从来不为鱼。 未卜西游时远近,道成相问定何如。 注释解释: - 曾游处:曾经游览的地点 - 记忆端然不作疏:记忆仍然清晰,没有任何遗忘 - 三吴:指苏州及周边地区 - 二陆:指陆机和陆云兄弟俩 - 随鹤:比喻僧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薄味:形容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 西游:指向西去游历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读懂诗作,然后逐句分析诗句的含义,最后再结合作者的思想状况及创作背景来综合赏析。 “早种青蒲已满沟,暮栽黄菊亦成丘”,诗人说:早春时节我就开始种上了青蒲,如今已经长满了一条小沟;到了晚夏,我又种上了黄菊,现在已经长得高高的了。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勤劳。 “不辞西日射牛背,尚胜北风吹马头”,写自己不怕太阳西沉,在牛的身上晒着
于杭州九月送袁太初赴宁海教官 怜君跋涉走风沙,九月江城飞雪花。 黄蝶终归穿砚手,青藜曾照聚书家。 吟圆坐石题山叶,讲退登楼看海槎。 年少交游浑好在,何时相伴访烟霞。 注释: 怜君:怜惜你(你)。 九月:指农历九月,秋季的开始。 江城:即京城,这里泛指杭州。 黄蝶:蝴蝶的一种,黄色。 穿砚手:在砚台里磨墨,用笔写字,形容勤学苦读。 青藜:古代一种照明用的草,这里指读书用的灯。 吟圆坐石题山叶
诗句原文: 休折山中松桂枝,溪鱼亦小莫垂丝。 沙田翻白收粳后,霜树著红尝柿时。 日落牛羊归径熟,天寒乌鸟向人慈。 出云数里成官路,问事如何总不如。 注释解释: - 休折山中松桂枝:不要折断山中的松树桂枝。 - 溪鱼亦小莫垂丝:溪里的小鱼也小,别去钓它们。 - 沙田翻白收粳后:稻田里的水田翻起白色,这是水稻成熟后需要收获的时候。 - 霜树著红尝柿时:霜打的树梢上挂着红柿子,是时候去尝试了。 -
淡竹冈前沙雁飞,小花尖下柘丸肥。 山云不见雨自薄,天气欲寒人正归。 招伴只须新稻酒,临风犹有旧苔矶。 风流鬓发茎茎在,怪石老松今是非。 注释: - 淡竹冈前:指淡竹山的前方,淡竹山是诗人游历的地方。 - 沙雁飞:指大雁在河边或河滩上飞翔。 - 小花尖下:指山花盛开的地方。 - 柘丸肥:指柘树结的果实肥大。 - 山云不见雨自薄:指山中的云雾散尽后,雨水自然降临。 - 天气欲寒人正归:指天气渐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注释和重点诗句理解诗意。 “经秋溪水碧洄洄,无数晓山如镜台”,意思是:秋水悠悠,碧波荡漾。无数座小山如同明镜高悬在水面上。 “红叶流从龙奥出,白云飞向石门来”,意思是:红叶像从龙口里流出一般飘落下来,白云像是飞向石门一样飘过来。 “亦逢纸户曾相识,尚有樵踪且莫回”,意思是:也曾遇到那熟悉的纸糊的窗户(指茅草房的门窗)而停下脚步,但是仍没有回到茅屋去。
【注释】 拜袁越公墓:袁可立是明朝的名将,曾官至兵部尚书。袁可立死后被追封为太仆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墓地建了一座袁公祠。 乃翁:你(指作者)。飞仙:成仙而去。 潭潭:水清见底的样子。 老树:指老松。 拓地:指树木向四周延伸。 野云依海:形容云气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青峰晓接鸣钟寺:青峰山在济南长清县城北,山上有古塔和寺庙。鸣钟寺,即青峰山上的佛寺,相传为唐代所建,内有钟楼一座
诗句原文: 匡庐亦有千寻瀑,无此陵虚翠玉台。 身倚老松天上立,眼看飞鸟雪中来。 山神禁肃难投唾,木落魂清得浣埃。 见说下岩堪对望,道人临壑剪蒿莱。 注释与赏析: - 译文: 1. 庐山的瀑布千丈,但没有如此巍峨如翠玉般的台。 2. 我身倚着古松仿佛站在天空之上,目光所及之处,飞鸟在纷飞的雪花中穿梭。 3. 山中的神灵严肃而不可冒犯,难以投以唾骂之词;随着树木的凋零和灵魂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