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这首诗描绘的是江边的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初雪中的渔翁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断树寒云古岸隈”,描写了一片寂静而又冷清的雪景。这里的“断树”象征着冬季的萧条,而“寒云”则给人以寒冷的感觉;而“古岸隈”则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河岸,有一种沧桑之感。整句话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氛围。 第二句“渔翁初拨小船开”,则是对渔翁动作的形象描绘。这里,渔翁刚刚打开小船,准备开始捕鱼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能力。此题为理解性默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如本题:注意“焙”“岩”的书写。“霜日清妍”意为“霜天晴朗,树色清新美好”。“岩水”意为“山泉”。 【答案】 (1)深山里不见茶人焙茶的情景,但霜日清妍,山中处处春意盎然。
【注释】 题东玉师府所藏潇湘图:题写在画上的词。 东玉师,即苏轼的号。 精蓝,指洞庭湖中青草湖,又名洞庭泽。 方丈地:佛家语,意指佛堂。这里指东玉师的住所。 倚窗眠看洞庭山:在窗前休息,观看洞庭山。 赏析: 此词是一首题画词,上片写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回忆。下片写东玉师的住所,并表达了作者对东玉师的敬仰之情。 首句“少年魂梦底曾闲”,意为少年时期曾经悠闲自得。这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江海归来见似人: - 注释:形容归来之人如同在江海中游历过,身心俱疲但依旧保持某种超然或宁静。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纷扰的超脱态度,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 2. 离披犹自少风尘: - 注释:即便经历了许多离别和变迁,依然保留着一些简单和纯净。 - 赏析:这反映出诗人虽身处纷扰之中,内心仍保持着一份清静与纯真
【注释】 吴歌楚舞:泛指吴地和楚地的民间歌舞。 家:此处借指家国。 铜山寺口:位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为古黄鹄矶南端,相传晋末陶侃曾登此矶观江。 【赏析】 《梅花诗》是唐代诗人崔道融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头两句写自己远离家乡,在外流浪,看到吴地、楚地的歌舞,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中间两句写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是心中始终怀念着家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把握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尤其是一些含义深刻、生僻的词句和句子,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本题要求考生“给必要的词语加上注释”,这属于信息提取类题目,答题步骤是先明确所给诗句中包含的关键词,如“胡蝶”“客思家”“日斜”等。然后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概括,并解释其含义即可。 【答案】 (1) 蝴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诗句,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作答。本诗首句“入杭”,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即今浙江省杭州市。颔联写在西湖游赏,处处都是当年游踪所到之地,如今重来,旧友故交,依然如故。颈联写春风吹拂下,西湖边的野桃花盛开,生机盎然。尾联点出自己已垂老之年,而重游西湖,与老朋友重逢,不禁感慨万分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为阮使君的画像施灸,颔联以画堂歌吹喻之,颈联写其效果,尾联写诗人的观感。全诗构思巧妙,想象丰富。 【答案】 ①“灼”:用火熨。②“戏呈”:给……作游戏,指把画像施灸。③“秋后”:比喻年已老大。④“漂零”:飘零,形容人漂泊无定。⑤“穷檐”:穷苦的房屋或门庭。⑥“展”:展开。⑦“硫黄钟乳”:硫黄和钟乳石,是古人用来制作药物的矿石。⑧“娉婷”: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⑨赏析
诗句释义:年少时不觉得饥寒不足为忧,因为笑谈之间颇有趣味且自有一种风流潇洒。不急不躁地停止赠送两只兔子的毛笔,待到将来看它修成五凤楼。 译文:年轻时不觉得饥寒不足为忧,因为笑谈之间颇有趣味且自有一种风流潇洒。不急不躁地停止赠送两只兔子的毛笔,待到将来看它修成五凤楼。 注释:年少(年轻): 形容年龄小或年纪轻。饥寒(饥饿寒冷): 指贫穷困苦的生活境遇。有味: 有趣,引人入胜。自风流:
【注释】 ①毛锥:笔。②穿:穿过,磨穿。③储(zhù贮):积存。④三万字:指每天抄写的字数。⑤剡中田:剡溪边的田地。⑥毛锥自是今无用,铁砚还知古可穿:毛锥子现在当然没有用处了,可是旧铁砚却知道古代的字是可以被磨穿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作者通过赞美友人勤学不辍、好学不倦的精神,勉励朋友珍惜光阴,努力学习。首句“毛锥自是今无用,铁砚还知古可穿”是说现在的毛笔已经没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