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表元
【注释】 ①毛锥:笔。②穿:穿过,磨穿。③储(zhù贮):积存。④三万字:指每天抄写的字数。⑤剡中田:剡溪边的田地。⑥毛锥自是今无用,铁砚还知古可穿:毛锥子现在当然没有用处了,可是旧铁砚却知道古代的字是可以被磨穿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作者通过赞美友人勤学不辍、好学不倦的精神,勉励朋友珍惜光阴,努力学习。首句“毛锥自是今无用,铁砚还知古可穿”是说现在的毛笔已经没有用了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弓疲矢尽三千里 - 关键词:弓、矢尽、三千里 - 译文:弓箭已经磨损,箭也用完了,距离遥远。 节弊衣穿十九年 - 关键词:节、弊、衣穿、十九年 - 译文:衣服已经破旧,穿了十九年。 流落天涯有离别 - 关键词:流落、天涯、离别 - 译文:流离失所,四处漂泊,面临离别。 当时谁拟画图传 - 关键词:当时、谁、拟画图传 - 译文
百折云颠路尽通, 无名怪木淡书空。 相逢无问秋江客, 不是巴中是剡中。 注释: 1. 百折云颠路尽通:形容路途曲折,但最终到达目的地。 2. 无名怪木淡书空:指没有名字的树在空白处随意生长。 3. 相逢无问秋江客:即使相遇也不必询问对方是从哪里来的。 4. 不是巴中是剡中:这里指的是不是来自巴中的客人,而是从剡中来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注释】 西兴:今浙江杭州西兴。 马上:马背上,指旅途。 去时:离去时。 风雨客:在外地作客的游子。 归路:回途中的路途。 霜晴:晴朗无霜。 水树红:岸边的树木被晚霞染成红色。 一抹淡山天上下:一丛淡淡的青山,在天空中显得模糊不清。 马蹄新出浪花中:马蹄踏过浪花,溅起水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途所见所感的诗。首句“去时风雨客匆匆”,写诗人行色匆匆离开西湖西兴码头时的情景
【注释】 ①“不但”:不仅,不只。 ②“言谈语语真”:《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太公金匮》曰:“太公问于吕尚曰:‘吾闻圣人之言,必称神明。’太公对曰:‘夫圣人心清则神明,志定则神明之用也。’” ③“炼形如铁佛”:《太平广记》卷一六八引《高僧传》载,晋代的释昙首禅师曾说:“夫道者,至虚无形,造化不能为之,天地不能为之,故谓之无物。” ④“信手合铜人”:《列子·汤问篇》载,战国时期燕国的著名医学家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自然美景的山水诗。全诗四句,首二句写景,颔联点题,颈联抒情,末联收合。 奉化城西三溪口:在浙江奉化城南三溪口。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雅,为诗人所喜爱。青林白石三溪口,青翠的树林和洁白的石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斑笋黄梅四月头:四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这里的斑竹和黄梅也在这个时候绽放。 正好清游谁懒得:正好是去游玩的好时候,谁又不愿意去呢?幸无公事且归休:幸好没有公事缠身
【注释】西城:即长安,古时称京兆尹为西城。涧同陈道士衡上人:指与陈道衡一起饮酒作诗。 译文:仙翁面带江海色,释子口融冰雪浆。同是西风未归客,烧香煮茗作重阳。 赏析:此诗以酒会友,借景抒怀,写尽了诗人的闲适和惬意。“九月西城无涧同陈道士衡上人”,首句开门见山点明地点和人物;“仙翁面带江海色,释子口融冰雪浆”,描绘两位友人的外貌及所持之物,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同是西风未归客”,既点出聚会的原因
注释: 九月西城无涧同陈道士衡上人 其二: 巾衣三客不须同,泉石相看我亦翁。 最惜一轩秋烂熳,芙蓉池上木犀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描写了作者在九月西城的山水之间与友人共游的情景。 首联“巾衣三客不须同,泉石相看我亦翁”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他并不追求与朋友的相同,而是欣赏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他认为自己在泉水和山石之间,就像一位老者一样自在。 颔联“最惜一轩秋烂熳
【注释】 沙云:指沙漠中的流云,也代指流沙。雪:比喻泪水。真:真诚。错笑:错误地笑。陇西:古郡名,今甘肃东部、陕西西部一带。 【赏析】 《题苏李泣别图二首·其二》,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诗人在长安时。 “沙云如雪雪如尘”,起句写图上景象。沙云似飞雪,飞雪似沙尘,形容画面之壮阔。“握手相看语语真”一句承上启下,写图中人物动作与表情。沙云如雪,雪似尘,可见风大沙多;而二人又“握手相看”
注释:在白石青林的底部看不到,侵云的小屠苏。桔花凋谢了不回家,挥汗江城欣赏画图。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前两句写白石青林之下,虽然看不见小屠苏的痕迹,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气息。后两句则描述了桔花凋谢后的景象以及人们挥汗如雨欣赏画图的情景。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