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骘民
徐骘民是清朝的诗人。 字哲明,别号西溪,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中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他著有《醉月轩吟录》三十首,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秋虫》一诗中,徐骘民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天里蟋蟀的悲鸣和荒凉景象,体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清代徐骘民《秋柳四章》释义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作。全诗四首,每首都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首章“处处砧声动捣衣”:此句写捣衣的声音遍布各地。捣衣是旧时女子在秋季将新缝制的衣物拿出,用槌棒捶打以去尘,然后晾晒的习俗。捣衣声是当时农村最普遍的现象。“处处砧声”即指此。捣衣之声到处可闻,说明此时已是深秋。而江南地区,更是秋意浓重。“江南佳景感时非”,这一句中,“江南”二字是点题之笔
清代徐骘民《秋柳四章》释义
【注释】 1. 春风袅袅正堪怜:形容春天的风轻轻吹拂,使人感到怜爱。袅袅,轻柔的样子。 2. 闺阁离愁犹缕缕:指女子在家中思念远方之人的哀愁。闺阁,古代妇女所居住的地方,此处指女子的居所。 3. 阳关别恨益绵绵:指离别之痛愈发深刻。阳关,古关名,位于今陕西境内,为送别之地。 4. 风流张绪思前日:指张绪怀念过去的日子。张绪,西晋著名文人,曾作有《思归》诗。 5. 涕泪桓温感往年
七夕四章 其三
为看双星听漏迟,谁家今夕起相思。 珠帘高卷秋河近,斜月西窗独倚时。
追赠族侄四首
由来乡里颂仁慈,廉洁高风系我思。 责已谨严循古道,礼衡世事合时宜。
早春送友至金陵美术学校肄业
依依话别短长亭,曲唱阳关不忍听。 倚马赠行思折柳,踌躇未放柳条青。
君山望江楼题壁
山下苍江山上楼,春申不见使人愁。 三千珠履今何在,江水汤汤日夜流。
七夕四章
玉漏沈沈画阁开,冰盘瓜果下楼台。 邻家儿女频相问,可有天孙送巧来。
乙丑元旦避兵祸于山庄作四首
轰轰枪炮起西城,不似寻常爆竹声。 岁首无端天降祸,乱离谁不胆心惊。
杏花雨二首
红叶湿枝头,绵绵雨未收。 卖花人不见,寂寞酒家楼。
秋柳四章
秋雨潇潇欲断魂,那堪瘦影黯衡门。 萧疏洛里传霜信,披拂章台乱月痕。 羌笛凄凉吹绝塞,残蝉断续咽寒村。 烟花六代都零落,寂寞陶家漫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