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骘民
【注释】 1. “玉漏沈沈”:指深夜,因为漏壶里的水声像玉石相撞一样。 2. 画阁:彩绘的楼阁,这里指皇宫中的女官居所。 3. 冰盘:用冰雕刻成的盘子。 4. 天孙:即织女,七夕节这天,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天上人间的喜鹊搭桥相见。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七夕夜晚景象和人们情感活动的诗。首句“玉漏沈沈画阁开”,写夜深人静时,画楼上传来了滴漏的声音,暗示了时间的流逝;第二句“冰盘瓜果下楼台”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七夕四章 羽翼为桥乌鹊忙,长河深夜渡牛郎。 终宵话旧嫌更短,未说经年离别肠。 译文: 七夕节时,喜鹊在天空中筑起了桥梁,忙碌着为牛郎织女搭起一座通往天河的小桥。夜晚降临,银河横贯天边,两人在长河边上相见。他们聊了很久很久,却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年的别离之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夕》之一。整首诗描绘了七夕节时,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情景
【注释】 一宵:一夜。欢叙:欢乐地交谈。鸡声:报晓的鸡鸣声。梁桥:指鹊桥,传说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之处。女牛:织女,又称牛女。悔:后悔。 【赏析】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诗中的“七夕四章”就是诗人在七夕这天所作之诗。这首诗写的是一对恋人在七夕节这天依依惜别的情景。首句写两人分别后的相思之苦;次句以鸡声报晓来衬托别离的痛苦
【解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语言平实而感情真挚。“早春”句点明送别的时间;“依依话别”点出送别的场景;“曲唱阳关”点出送别的方式。三四句写惜别之情,五句写临行赠别,抒发对友人的眷恋。“倚马赠行”句暗寓了作者对友人的嘱托;“踌躇未放柳条青”一句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和不舍。 【答案】 依依话别短长亭,曲唱阳关不忍听。 倚马赠行思折柳,踌躇未放柳条青
诗句如下: 萧疏无复碧丝丝,古道苍荒异昔时。 注释:萧疏,形容草木稀疏、荒凉的景象;碧丝丝,指曾经的绿色植物茂盛的样子;古道苍荒,描绘了道路荒芜的场景;异昔时,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译文:秋草已经变得稀疏,曾经郁郁葱葱的草地变得荒凉。古老的道路现在显得如此破败和荒凉。 赏析:此句通过对比昔日和现在的秋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萧疏无复碧丝丝,古道苍荒异昔时
【诗句】 乙丑元旦避兵祸于山庄作四首满城烽火乱如麻,胆破心惊几万家。 最是教人深痛处,书生被拉挽兵车。 【译文】 在乙丑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元旦的那天,因为战乱而避难到山中。到处都是战火纷飞,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密集,让人感到惊恐不安。这种混乱的局面让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家园。 让我心痛的是,那些书生也被卷入了战争之中,被迫拉上战车,与士兵们一起奔赴前线。这是何等的痛苦和无奈啊!然而,尽管身处困境
解析及赏析: 这首诗题为“咏菊”,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感慨。下面是逐句的注释及其翻译、赏析。 1. 岁月无端暗里催,篱边又见菊花开。 - 注释:时光无情地在不知不觉中催促,再次看到篱笆旁的菊花绽放。 - 译文:岁月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知不觉间,菊花再次盛开在篱笆边。 - 赏析:诗人通过“岁月”与“菊花”的相遇表达了时间与自然美的和谐共存。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的分析。 “红叶湿枝头,绵绵雨未收”,意思是红叶沾着枝头,绵绵细雨还没有停歇,这两句诗是写初秋景色,诗人用“红叶”写出了秋天的颜色和特点,用“雨”写出了秋天的天气特征,同时写出了初秋的萧瑟之气。 “卖花人不见,寂寞酒家楼”,意思是:卖花的人已经离去
乙丑元旦避兵祸于山庄作四首 匆匆深夜赴山庄,避难新春客异乡。 扰乱清平心太忍,邦称忠义作疆场。 注释: 1. 乙丑年:指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 2. 山庄:指山中别墅。 3. 新春:旧时农历新年,即春节。 4. 清平:太平安宁的局面。 5. 忍:忍受。 6. 疆场:战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乙丑年元旦因战乱而被迫隐居山庄的诗。首句“匆匆深夜赴山庄”,描述了诗人深夜匆忙赶往山庄的情景
【解析】 “锦字”二句:织就的锦字经秋天,还没来得及织成,就被秋虫在墙缝里啄食。这两句诗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因秋虫的侵咬而未能织成,故有“锦字经秋织未成”之叹;又因秋虫的鸣叫,而使“墙阴絮絮动秋声”。 第三联:“不堪思妇催幽怨,好与羁人诉别情”,意思是说:我无法忍受那令人心烦意乱的思妇之声,只好去安慰那些被流放的人倾诉离愁别恨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流放者的深切同情,并由此生发出的悲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