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骘民
【解析】 “锦字”二句:织就的锦字经秋天,还没来得及织成,就被秋虫在墙缝里啄食。这两句诗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但因秋虫的侵咬而未能织成,故有“锦字经秋织未成”之叹;又因秋虫的鸣叫,而使“墙阴絮絮动秋声”。 第三联:“不堪思妇催幽怨,好与羁人诉别情”,意思是说:我无法忍受那令人心烦意乱的思妇之声,只好去安慰那些被流放的人倾诉离愁别恨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流放者的深切同情,并由此生发出的悲愤之情。
新秋 昨夜从落叶下走出的梧桐,在边关关口刚刚惊起了一线风。庭院凉生新雨后,江田清爽夕阳中。 夜来仰望天空中的太白(金星),衣衫薄如蝉翼,寒气透入流黄杼轴空。长夜一声征雁过,顿教秋思满江东。 注释: - 新:最近; - 昨宵:昨日晚上; - 脱叶:脱落叶子; - 下:落下; - 关塞:边界要塞; - 初:刚; - 惊:惊动; - 一线风:一丝微弱的风; - 庭院凉生新雨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理解性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诗首句中“墙外杏花开”的“墙外”二字要重点把握。 【答案】 (一) 墙外杏花开,邻娃结伴来。 译文:墙角外那盛开的杏花,引来邻家小娃们结伴前来。 注释:墙角、杏花、结伴、邻娃。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墙角外那盛开的杏花及邻家小娃们结伴来的情景
【注释】1、乙丑年: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公元765-766年。2、山庄:指隐居之地或别墅。3、轰轰枪炮起西城:轰轰,形容枪炮声的巨响。西城,泛指京城。 【赏析】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公元755-763年)。当时,唐朝在吐蕃的威胁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此诗首句描写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场景;第二句则描绘了诗人因战争而感到不安的心情。第三句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破坏力和恐怖气氛,使人们心生畏惧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markdown 咏菊 吟艳素心系我思,秋深佳色忆东篱。 生成傲骨超高世,岂为闲情肯入时。 几度园林寻隐士,重来庭院见芳姿。 放怀豪饮千杯酒,况复闲吟彭泽诗。 ``` 注释: 1. 吟艳素心系我思:表达诗人内心的深情和思念。 2. 秋深佳色忆东篱:秋季的景色很美,诗人想起了在东篱(种菊花的地方)的日子。 3. 生成傲骨超高世:菊花有着坚韧不屈的品质
诗句:秋雨潇潇欲断魂,那堪瘦影黯衡门。 译文:秋雨绵绵,仿佛要断绝人的灵魂,我怎能忍受看到这消瘦的身影在昏暗的房间之中。萧疏的洛里传来霜的信,章台的月痕被披拂得乱了秩序。羌笛吹起凄凉的曲调,吹向遥远的绝域;残蝉鸣叫,断断续续地响在寒冷的村庄中。 注释:1. 秋雨潇潇:形容秋雨连绵不断,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2. 欲断魂:表达了诗人因秋雨而感到的孤独、悲伤和无助的情感。3. 那堪:怎么能够忍受
以下是对《秋柳四章》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枝枝摇曳拂寒霜,不似依依春草塘: - 翻译:每根枝条都在寒风中轻轻摇摆,仿佛是秋风在抚摸。这景象与春天的柳条显得不那么相似。 - 注释:描述了秋柳被寒风吹拂的景象,与春天柳条的温柔形成对比,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坚韧。 - 赏析:这句诗以“寒霜”和“春风”为对比,突出了秋日特有的凉意和萧瑟之美。通过“摇曳”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秋风中柳树的动态美。 2.
诗句释义 1. 旆返东皇不可留,明朝离别去悠悠。 - 旆: 古代行军时用的旗子,这里指军队。 - 东皇: 古称东方的神衹,这里指太阳神。 - 不可留: 表示时间紧迫,无法停留。 - 明朝离别去: 明天就要分别了。 - 悠悠: 形容思绪万千,时光流逝的感觉。 2. 衰年怕对青铜镜,浊酒慵斟碧玉瓯。 - 衰年: 指年纪大了。 - 青铜镜: 青铜制的镜子,常用以映照容颜。 - 浊酒:
【注释】 长河渡影雁斜横:指秋水连天,大雁成行,远飞而去。 恻恻思君望远情:指对远方的情人的深切思念。 凉梦带诗催上枕,夜愁和月堕边城:指在梦中吟诵诗篇,醒来时却感到忧愁,与月亮一起从边境城邑中坠落。 黄花绕径熳容淡:形容菊花盛开,色彩斑斓。 白露凝窗晓梦清:清晨的露珠使窗户上的花叶变得清晰透明。 妆阁画眉愁对镜:指梳妆打扮后愁苦地面对镜子。 床空冷尽听虫鸣:指空寂的房间里听到蟋蟀叫声。
秋花 湖水山峦在深幽的曲江之畔,红蓼白蘋在秋天显得特别烂漫。 溪边明月映照着洲上的菊花正好饮酒,凄冷的风中夹着冷雨我不禁登上了高楼。 霜飞鸿雁一封封都是思念家乡的信,茫茫水面上飘荡着烟波让人动情。 丛菊凋零枫叶也枯萎了,深秋时节扬州一片寂寥。 译文: 湖光山色在深幽的江头显得分外美丽,红蓼白蘋在这秋天格外烂漫。 溪边的明月照耀着洲上的菊花,正适合我举杯畅饮,而凄冷的风中还下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