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
酬答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楚地客居秋天容易引发感伤,江边林中月色渐浓。 细微枝干上凉夜叶声轻轻动,遥远的水边早有鸿雁传来清音。 美好的时光总是在离别之后才显得珍贵,新作的诗歌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深情厚意。 我虽才华高却难与古人相比相和,惆怅之情只能关闭城门独自悲叹
诗句原文如下: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 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 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渔父,坐中常狎鸥。 谁言魏阙下,自有东山幽。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1. 昔别醉衡霍 - 昔年离别时,我们在酒意朦胧中告别了衡山与霍山(古代地名,今为湖南)。 2. 迩来忆南州 -
注释:湘夫人的第二首诗。 南有涔阳路,渺渺多新愁:涔阳在今湖南境内,湘江流经此地,所以用“南”字。涔阳路,指湘江上的道路。 桂酒神降时,回风江上秋:桂花酒是祭祀神灵用的。这里说,当秋风起时,神降临了。 彩云忽无处,碧水空安流:意思是说:那美丽的彩云,忽然之间不见了踪影;碧绿的江水,空空荡荡地流淌着。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湘江的抒情诗。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关羽祠送高员外还荆州 将军禀天姿,义勇冠今昔。 走马百战场,一剑万人敌。 虽为感恩者,竟是思归客。 流落荆巫间,裴回故乡隔。 离筵对祠宇,洒酒暮天碧。 去去勿复言,衔悲向陈迹。 注释: - 将军禀天姿:形容关羽的威武和英勇像天生的一样。 - 义勇冠今昔:表示关羽的义气和勇敢在当今时代无人能及。 - 走马百战场:在战场上骑马奔驰。 - 一剑万人敌:用一剑击败了成千上万的敌人。 - 虽为感恩者
【解析】 本诗前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含香台”指代陆员外赴任地点;“剖竹海州”用陆龟蒙《海州赠元补阙》中“剖竹吴江上,逢君洛浦头”句意,暗示陆员外到潮州是经过吴江和洛浦的。“楚地多归信”,用《左传·僖公五年》“楚成王盟于陈郑之郊……曰:‘有渝此盟者,未或肯顾言’”之意,暗喻陆员外赴任潮州,定能如誓守信,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祉。“闽溪足乱流”
塞下曲 宝刀塞下儿,身经百战曾百胜。壮心竟未嫖姚知,白草山头日初没。 黄沙戍下悲歌发,萧条夜静边风吹,独倚营门望秋月。 注释: 1. 宝刀塞下儿:指年轻的战士,在塞外战斗过的勇士。宝刀,比喻锋利的宝剑。 2. 身经百战曾百胜:形容战士经历过多次战斗,每次都取得胜利。 3. 壮心竟未嫖姚知:意思是说虽然年轻有为,但豪情壮志却未能实现(“嫖姚”是指古代名将项羽)
【注释】: 适楚岂吾愿:去到楚国并不是我的愿望。 思归秋向深:思念故乡的秋天越来越深了。 故人江楼月:老朋友在江边的楼台上赏着月光。 永夜千里心:长夜里,我怀着深深的思乡之情。 叶落觉乡梦:树叶落下时,我好像回到了故乡。 鸟啼惊越吟:鸟儿的叫声惊醒了我的越州诗篇。 寥寥更何有,断续空城砧:寥寥的夜色中,又有什么呢?只有断断续续的空城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之作。诗题中的“杜”指代诗人
湘夫人二首- 【其一】 - 注释:娥眉对湘水,遥哭苍梧山。万乘既已殁,孤舟谁忍还。至今楚竹上,犹有泪痕斑。 - 赏析:此诗描绘了湘夫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蛾眉"指的是湘夫人的美丽容貌,而"湘水"则是她哭泣的地方。诗中表达了湘夫人对逝去的亲人(万乘)深深的思念和悲痛。"孤舟"象征着湘夫人孤独地在水上漂泊,无人陪伴,无人理解她的痛苦。"至今楚竹上
注释: 穆陵关上秋云起,安陆城边远行子。 穆陵关:指穆陵关(今河南信阳南),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为古北口道上的重要关口,有“豫楚锁钥”之称; 薄暮寒蝉三两声,回头故乡千万里。 薄暮:黄昏时分;寒蝉:秋天的蝉,叫声凄清;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渲染出一种凄凉、愁苦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悲凉之情
【注释】 1.色、香、味:指桑落酒的色泽、香味和味道。 2.琼浆:美酒,这里比喻桑落酒。 3.提携:携带,引申为赠送。 4.潇湘:地名,在今湖南境内。 5.故人:老朋友。 6.赏析: 此诗以“寄李袁州桑落酒”为题,借咏酒来抒发友情。首联写李白酒色清丽,甘醇可口;二联写友人远道寄酒,情谊深厚;三联写诗人将酒赠别,情义难却。全诗语言朴实而含蓄,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