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士元
【注释】 昨夜:指昨天。山月:指明亮的月光。清光:月光的清亮。袅娜(nuo nai):形容风儿轻轻吹着的样子。时:不时。永意:长久地思念。能在:能与你在一起。惜(xi)无携手期:珍惜没有一起共度的时光。期:期望,希望。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酬谢二十八秀才的佳句,是诗人在一次送别友人之际写下的。诗的前半首写景,后半首抒怀。 前四句是写景,“昨夜山月”,点明时间、地点和景物;“故人果相思”
诗句原文: 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 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 译文: 美妙的风吹动杨叶,仿佛悲笳之声,胡地的战马在风中扬起尘土,充满了怨恨和无奈。如果这是在雁门关寒冷的月夜,那么此时的景象应当是惊心动魄的沙尘被风吹散。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通过描绘杨叶和胡地战马的动态,以及夜晚的寒月和沙尘,展现了一种荒凉而壮美的自然景象。诗中的“妙吹杨叶”与“悲笳”结合
【注解】 君:指王侍御。佐:辅佐。婺州:今浙江金华县一带。 吴越风烟:泛指南方水乡的风物人情,此处借代王侍御到任地的自然环境和地方习俗。谙:熟悉。 大底:大概、大约,这里是说大概的情况。岚:山间云雾。 缘溪花木偏宜远:沿溪两岸生长着茂盛的花木,景色宜人,让人留恋。 避地衣冠尽向南:躲避战乱的人衣冠南迁,这里用衣冠代指王侍御。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北意难堪:只有那夜晚的猿猴在叫唤,使人思念家乡
注释:天生的技艺更没有人能与之相比,悠远幽美的旋律美妙得让人入迷。吹向别离攀折之处,应当有断肠人。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这组诗共有四首,每首都以“闻吹杨叶者二首”为题。全诗意境清幽,音韵凄美,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所吹的杨树叶声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写杨树的枝叶繁茂、声音悠扬。后两句写听到这种幽美的旋律时,会让人陷入悲伤之中。整首诗以杨树叶声为引子
【解析】 (1)柏林寺南望:柏林寺,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唐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故称“枫桥”。此诗首句写诗人遥望柏林寺,次句说诗人停舟于小径,第三句说诗人穿过密林,登上小船,第四句写诗人泊舟后登岸观景。“遥闻”、“泊舟”、“微径”、“度深松”等词语,写出了诗人远眺、近游的行踪和心情。 (2)精舍:寺庙。 (3)霁:雨过天晴。
【注释】 1. 凤吹:指箫声。 2. 隔彩霞:隔着彩云般的霞光,形容声音美妙动听。 3. 谁家:谁家的。 4. 重门深锁:重重门户紧锁着。 5. 碧桃千树花:桃花成簇如千树盛开。 【译文】 凤凰箫声如隔彩云般美好,不知是谁家的墙外传来。 重重门户紧闭没有寻处,怀疑是那碧绿的桃花树中。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通过诗人的耳闻目睹,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场景。
诗句及译文 看取庭芜白露新,劝君不用久风尘。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注释 - 庭芜:庭院中的草丛。 - 白露新:指初秋时白露刚刚出现,天气变凉。 - 风尘:比喻人世间的纷繁复杂或漂泊不定的生活。 - 长安客:指居住在长安的人,这里指的是那些在仕途上钻营的人。 - 鲈鱼:《吴郡志》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因为思念故乡而弃官回乡,他在回家的路上品尝了吴地的鲈鱼
双林寺谒傅大士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 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 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草露经前代” - 含义解析:这句诗通过“草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过去朝代的怀念与敬意。 - 文化意蕴:在古代中国,许多寺庙会将佛教经典放置在特定的场所以供信徒参拜,这里的“经”可能指的是佛经或历史典籍
【注释】湘山:指洞庭湖一带的山。木落:树叶落尽。洞庭波:指洞庭湖水波荡漾。 湘水连云:湘江与洞庭湖相连,如云相接。秋雁多:秋天来了,南飞的大雁更多了。寂寞舟中谁借问:孤舟独处,没有人来询问。月明只自听渔歌:月光明亮,只能听到渔民唱的歌。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在洞庭湖畔,乘船夜泊。他看到洞庭湖上的景色,便吟咏成诗。这首诗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注释】 岁晏:一年将尽。苍郊:苍凉的郊外,即荒凉的郊野。蓬转时:蓬草随风飘转的时分。游人:游客。宓君:指春秋时期鲁国人宓子贱,字子贱,孔子的学生,曾任单父宰,治理有方,被尊称为宓子贱先生。留客:留住客人。明日:明天。还家:回家。迟:晚。 【赏析】 《留别常着》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诗作,诗人通过写游人的归期、宓子贱能留住客人以及明日归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深情厚谊的赞美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