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非熊
子夜夏秋二曲 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 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 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 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苎凉。 注释: 子夜夏秋二曲:指夏天和秋天的夜晚,诗人以“二曲”来概括这两种不同的季节。 相持薄罗扇:拿着轻薄的罗扇,互相对峙。 绿树听鸣蜩:在绿树中聆听蝉鸣的声音。 君筵呈妙舞:在君王面前展示美妙的舞蹈。 香汗湿鲛绡:汗水沾湿了珍贵的丝质手绢。 银床梧桐叶下:形容月光洒在梧桐树叶上
【注解】 1. 登楼:登上高台。 2. 南望:向南眺望。 3. 淮树楚山连:淮河之树,楚地的山,一望无际。 4. 见雁无书寄:看到归雁却无书信寄回家中。 5. 归吴定此年:归到吴地(即家乡)就定下今年为归家之年的一年。 【赏析】 《登楼》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写于他出京赴洛阳途中。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作者登楼远眺的情景:站在楼上向南面眺望,只见淮河两岸的树木、楚地的山峰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瓜洲送朱万言”,点明送别之地是瓜州;“渡头风晚叶飞频”,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的秋景图;“君去还吴我入秦”,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别后,自己将到吴地,朋友则要入秦;“双泪别家犹未断”,说明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伤心落泪,但离别之情并未因此而断绝;“不堪仍送故乡人
第一句“凫鹥踏波舞”,描述了凫鹥在水波上翩翩起舞的优美场景,其中“凫鹥”指的是鸭子和鹅。 第二句“树色接横塘”,描绘了横塘两岸的树木颜色与水面相融合的景象,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三句“远近蘼芜绿”,表达了作者对远处茂盛的草木(蘼芜)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吴宫总夕阳”,描绘了吴宫周围的夕阳美景,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变迁。
【注释】 纤手折芙蕖,女伴唤回船:纤手指女子的手,罗衫指罗制的衣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采莲的诗。“纤手折芙蕖,花洒罗衫湿。”这两句写采莲姑娘们采莲时的情景:一双手儿轻轻折下了莲花,那水珠滴在了身上,衣服都湿透了,可见她们采莲时的欢欣喜悦之情。“女伴唤回船,前溪风浪急。”这两句写采莲归来的情景:同伴们叫大家赶快把船划回来,前面江面风浪很大。 这首诗以采莲姑娘们为线索
残菊之思 才过重阳后,人心已为残。这诗句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感时伤怀。诗人通过对比重阳佳节与如今的季节,传达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近霜须苦惜,带蝶更宜看。这句诗以“近霜”和“带蝶”为画面,展现了秋日的景象。霜是秋天的象征,它带来了寒意和成熟;蝴蝶则是春天的使者,代表着生命的活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色减频经雨
```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顾非熊在清明节期间所作,描绘了京城长安清明时节的热闹景象以及作者自己的心情。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 1. “明时帝里遇清明”:这句诗开篇点明了时间——清明
【注释】 李相公:指唐代李德裕,字文饶。昭义:昭州、潞州和泽州的统称,在今山西、河北两省之间。平复:平定。起彼宣慰员外副行:起任那裹的宣抚使副职。 天井:即太原。 所司:官府。促战:督促作战。王程:皇帝的命令。晓驰云骑穿花去:天亮时驱马飞奔,穿过了像花朵一样的山间小路。晓:天亮。 夜与星郎带月行:晚上和星星相伴,沿着月光而行。 关外事:关外的战事。关外:关外一带。洛阳城:唐都洛阳。 时逢寒食
这首诗是杜甫的《哭韩将军》,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一一对应: 1. 将军不复见仪形,笑语随风入杳冥。 - 注释:将军已经不复见其原有的容貌和仪态了,他生前的笑声和话语仿佛随风飘入了幽深的冥界。 2. 战马旧骑嘶引葬,歌姬新嫁哭辞灵。 - 注释:战马曾经跟随着他征战沙场,如今只剩下嘶鸣的声音在为将军送葬;歌姬们则在新的日子里嫁给了他人,而她们在新夫家中的哭泣声也在向已故的将军辞行。 3.
这首诗描述了崔卿的两只白鹭在园林中的优雅姿态。 朝客高清爱水禽,绿波双鹭在园林。 注释:早上的客人欣赏着清澈见底的水禽,两只白鹭在园林中翩翩起舞。 立当风里丝摇急,步绕池边字印深。 注释:当立在微风中时,白鹭的羽毛像是被风吹动的丝带一样摇曳着;它们在池边徘徊,留下的脚印就像深深的字迹。 刷羽竞生堪画势,依泉各有取鱼心。 注释:白鹭的羽毛在水中拍打,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