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非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译文: 在陇头,禾苗倒伏,乳白色的乌鸦飞起。我独自倚靠在征鞍上,加倍思念着家乡。正逢江南新酿熟透,足以容纳闲却老莱衣(指老莱子的衣装,即老人之衣)。 注释: 1. 途次怀归:在旅途中怀念家乡。 2. 陇头禾偃:陇头的草已经倒伏,形容春天到来。 3. 乳乌:乳白色的乌鸦,指暮色已深。 4. 兀倚:独自倚靠。 5. 征鞍:出征时的马鞍。 6. 忆归
注释 相思迢递隔重城,鸟散阶前竹坞清。 定拟秋凉过南崦,长松石上听泉声。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陆隐君的,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和向往。 “相思迢递隔重城”,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虽然相隔重城,但却能彼此感受到对方的相思之情。这里,“迢递”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之远,而“隔重城”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距离感。 “鸟散阶前竹坞清”
【注释】 吴:今江苏省。 阊门:苏州城门,位于城东。 老父出迎:指老远迎接客人。 倒屣:急忙把鞋脱下,表示热情接待。 贫居江上:指住在长江边贫穷简陋的房子里。信谁传:消息如何传出去? 【赏析】 这首诗写送别友人徐五纶去南行,经过吴门。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溢于言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朋友的深情和关切。首联写友人到后的情景,颔联写友人离去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颈联写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限关切与担忧
诗句释义: - 势似孤峰一片成:这句描绘了山峰的壮观景象,形象地说就像一座独立的山峰屹立在那里。 - 坐来疑有白云生:诗人坐在这山峰下感觉好像从山里飘来了云朵。 - 主人莫怪殷勤看:这里暗示了对王使君的尊敬和期待,表达了一种希望被赏识的心情。 - 远客长怀旧隐情:表示远离故乡的游子常常怀念家乡的山水和隐居的生活。 译文: 在王使君的居所中,有一块石头,它的形状宛如一座孤独的山峰
暮春早起 柳梢暗露,滴清晨,帘下偏惊独起人。鶗鴂数声,花渐落,园林是处总残春。 注释: 1. 暮春早起:指傍晚春天的早晨。 2. 柳梢暗露:柳树的枝叶被夜露打湿。 3. 滴清晨:露水滴滴落在清晨的空气中。 4. 帘下:窗户下面。 5. 鶗鴂数声:形容杜鹃鸟叫声此起彼伏。 6. 花渐落:花儿开始凋谢了。 7. 残春: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歌
【注释】 秋中帝里:京城长安。帝里,指京城。 晴后蝉声更不闻:雨后的晴朗天气里,连知了的鸣叫声也听不到了。 牢落闲庭:冷落的庭院。 故乡南去雁成群:雁向南飞,是秋天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写秋雨过后,诗人在病中的凄凉心情。首句“秋中帝里经旬雨”,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接着“晴后蝉声更不闻”,以“晴”字起头,与“秋中”相照应,又用“更不闻”三字,表现了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蝉声却不再听见的情态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审题,明确要求,如本题为对诗句的赏析,答题时要注意先解释句子的意思,然后再从炼字和手法角度进行赏析;最后指出诗句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即可。注意结合注释,逐句翻译。 天津桥:桥名,即隋炀帝所建之天津桥,位于洛阳城西。洛桥:洛阳古桥。洛桥,指隋朝的洛阳之桥。“晴登洛桥望”,写诗人登上洛阳之桥远望的情景。“古槐稀”是点出季节为秋季。
诗句原文 同登科第皆清列,尚爱东畿一尉闲 译文 我们一同通过科举考试并取得功名,依然喜爱在东边的京都做一名小官。虽然拥有田园之乐,却无家族的宗党可以依托;即使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仍能保持清廉自守。 注释 1. 同登科第:一起通过科举考试,都获得功名。 2. 清列:清廉有名望。 3. 东畿一尉闲:在东边的京都担任小官员,享受空闲的生活。 4. 田园:指个人所拥有的田地。 5. 海畔:海边的地方
【注释】 松窗:松树作窗户。餐霞客:指修炼于山中,餐食山中云霞的仙人。主印官:掌管文书的官。混俗故来分利禄:意为世俗之人,因此来享受荣华富贵。不教长作异人看:意思是不要让长久以来做异乡人,不被理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内乡县张主簿赴任的赠言。诗的首联写送别,颔联为全诗关键。颔联是说张主簿到县任职是理所当然之事,他既然来到官场,就应当像其他官员一样尽职尽责,不要因为自己来自山村
秋月夜 旅雁迎风度,阶翻月露华。 砧声鸣夜永,江上几多家。 注释与赏析 - 诗句释义: 1. 旅雁迎风度:描述旅居他乡的候鸟在秋季迎接秋风的情景,表现出秋天特有的萧瑟感。 2. 阶翻月露华:描绘了月光洒在台阶上形成水珠的景象,展现了秋夜清冷而美丽的景色。 3. 砧声鸣夜永:指夜晚长时间敲打砧石的声音,反映了一种孤独或思念的情感。 4. 江上几多家:表现江上灯火点点,暗示着人间的温暖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