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解析】 “闰中秋”是题目,“观月”是内容。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第一段,描写了“闰中秋”之景;后四句为第二段,描写了“观月”之景。 【答案】 (1) ①题干中的“闰中秋”“两度生辰喜而有作”表明这是一首七绝。 ②“闰中秋”指在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这天,由于闰月的原因,出现了一个闰月的中秋节。 ③“观月”即观赏月亮。 ④“一年最好中秋月”,说明作者认为这一年中最好的中秋节就是这个闰月的中秋节
诗句释义:酷暑今年直破秋,固应宋玉厌荷稠。 译文:今年酷暑直接打破了秋天的凉爽,就像宋玉一样厌倦了荷叶的繁茂。 关键词解释: - 酷暑:指极端炎热的天气。 - 秋:这里指的是一年中的秋季。 - 宋玉:古代楚国诗人,以悲秋和感伤离别而闻名。 - 厌荷:厌倦了荷花的盛开和茂盛。 - 破:打破,超越。 - 固应:应当,理应。 - 厌荷稠:厌恶荷花的繁盛。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诸友饮怡老园分韵得春字 题诗昨日送残春,桃李阴阴入夏新。 风动渐惊红落莫,雨馀犹爱碧嶙峋。 敢期事业同夔卨,且可壶觞引白申。 独有江湖忧未歇,北来消息苦难真。 译文: 昨晚在怡老园与朋友们饮酒作诗,分韵为“春”字。 诗中提到昨天送走春天,现在桃树和李树的叶子已经变得浓密,预示着夏天的到来。 风吹过,使花瓣逐渐落下;雨后,仍然觉得那碧绿的山峦令人喜爱。
诗句原文与译文 解析王鏊《三月二十三日赏牡丹秉之不至有诗来次其韵》 1. 诗句原文 老去那能复种花,姚黄魏紫亦诚嘉。 岂知洛下平章宅,还到吴中野老家。 粉艳纷披晴堕雪,红香缭绕晚生霞。 扬州芍药何如此,空色于人岂有涯。 2. 译文注释 - 老去那能复种花,姚黄魏紫亦诚嘉。 - 岂知洛下平章宅,还到吴中野老家。 - 粉艳纷披晴堕雪,红香缭绕晚生霞。 - 扬州芍药何如此,空色于人岂有涯。 3.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对前人之作进行了重新修订,因此诗题中明确指出了这一创作意图。 诗句逐句释义: 1. 浮云卷尽碧天高,坐见冰轮出海涛。 - “浮云卷尽”形容天空晴朗无云,“碧天高”则形容天空清澈如洗;“坐见冰轮”指的是诗人静坐欣赏月亮的圆满形态如同冰晶一般透明,“出海涛”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海面波光粼粼的景象。 2. 秋色十分当此夜,风光千古属吾曹。 -
横林特地起高楼,楼上书多拟邺侯。 至乐楼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建,位于黄州城东的横江之上,故称横江楼。“特地”指特意地,这里表示为了建此楼而特意地。“拟邺侯”指模仿三国时曹操在铜雀台建高殿、刻石铭功的行为。曹操曾在铜雀台上宴请宾客,并刻石记功。这里比喻自己有建楼的豪情壮志。 日与圣贤相对语,身于天地复何求。 每日与圣贤相对坐而谈论学问,身处于天地之间,又何必去追求其他的东西呢
卢侍御师邵来谒予于山中时酷暑与约为山寺之游未明舟乃潜发有诗来次其韵 炎蒸一室困尘编,坐忆山房滴暗泉。 古寺晨游聊复尔,清溪夜发岂其然。 一天凉雨怀逋客,半壁残灯对老禅。 清旦坐谣还至夕,空余陇月向人圆。 注释: 炎蒸一室:形容室内闷热难耐。 坐忆山房:指在山中的住所。 古寺晨游:在古寺里游玩。 清溪夜发:指夜晚乘船从清溪出发。 一天凉雨:形容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凉爽的雨。 怀逋客:怀念隐居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出自《古风》五十九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重赋吊文丞相祠(注释:再次赋诗哀悼文丞相的祠堂) 汉朝冠盖尽臣元,穷海累臣抱独冤(注释:汉朝的官员都已离去,留下我一人在海边承受孤独的冤屈) 请剑便须游下地,结缨何处是中原(注释:如果需要佩剑就该去征战,但何时才能收复故土?) 青泥不化苌弘血,白浪空归伍相魂(注释:苌弘的鲜血已经凝固在青泥之中
闰八月中秋夕再至灵岩 灵岩高处尚堪梯,佳节重来路不迷。 日落湖山天远近,云移台殿月东西。 千年杜宇还悲蜀,一舸鸱夷竟去齐。 往事凄凉那可问,悬崖荒藓没前题。 注释: - 闰八月:农历中的特殊月份,一般指闰年的八月。 - 中秋夕:中秋节的夜晚。 - 再至灵岩:再次来到灵岩这个地方。 - 灵岩高处:指的是灵岩石峰高耸的地方。 - 堪:可以,足以。 - 佳节重来:即在佳节之时再来。 - 路不迷
杜允胜和陆子潜兄弟携带美酒来到园亭。 寻找山景何必去过城西,屋后巉岩且共登高。 高柳初暖风停飞絮,曲栏疏雨不成泥。 洛中雅自推三嘏,王所端宁止一齐。 独乐有围今共乐,不妨诗酒日相携。 注释: 1. 寻山何用过城西:意为到山上寻找,为何要穿过城西? 2. 屋后巉岩且共跻:意为在屋后的峭壁之上,一起攀登。 3. 高柳暖风初罢絮:形容杨柳树刚刚经过春风吹拂,柳絮已落。 4. 曲阑疏雨不成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