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这首诗是苏轼的《登西马坞》,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一上高山望五湖,云飞尽处是姑苏。 - 注释: “上高山”指的是登上高高的山丘或山峰;“望五湖”表示远望四周的湖泊景色;“云飞尽处”意味着在高空中云雾消散,可以看到远处的景色;“姑苏”是中国古典名城苏州的别称。 - 赏析: 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只见云雾缭绕之中隐约可见远方的苏州城郭,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向往自然美景的情怀。 2.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对陆汝昭的羡慕,颔联写诗人送别时的惆怅,颈联写陆汝昭的文章才华出众,尾联写诗人希望陆汝昭将来有成就时,能采录道旁诗。 【答案】 译文:羡慕你被提拔去官了(我)惭愧自己出城相送太迟。不知道门外有多少车马来接你,只看到城边上你站着多时了。陆文章从小就很推重,现在要付托给你重任,希望你今后在东昌有所建树。希望你以后到东昌做客,能采录一些路旁的诗作。注释:羡:仰慕、羡慕。君
金山 大江中峙小昆仑,势遏洪涛几欲奔。 万古乾坤限南壮,一方钟鼓自晨昏。 云低北固山争出,潮落东洋海半吞。 汲得中泠自煎试,月团新赐出词垣。 译文: 金山 巍峨的金山矗立在长江之中,仿佛是小昆仑般雄伟壮观,它阻挡着汹涌的洪涛,几乎要冲向远方。金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壮丽象征,它见证了无数的辉煌历史和英雄事迹。 金山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是一处非常著名的景点。金山的山峰连绵起伏
玉林 蓝田曾种玉,岁久长琅玕。 琪树东西映,琼枝远近攒。 每羞何氏献,聊试偓生餐。 况复人如玉,兼葭欲倚难。 注释: 1. 玉林:这里指诗人的住所。 2. 蓝田:指古代传说中的蓝田,出产美玉的地方。 3. 琅玕:一种美丽的石子,这里用来比喻玉石。 4. 琪树:珍贵的树木。 5. 何氏:这里指代某位姓何的人。 6. 偓生:传说中善于制酒的人,也用来泛指善于饮酒的人。 7. 况复:何况,更。 8.
【注释】泮水:古代学府门前的水池,后指学校。犹:还。坏沼:破败的池塘。弦歌:指弹琴唱歌。深愧:深深惭愧。新阡:新坟。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重游泮水(即孔庙前水池)时所作,怀念已故友人而作。全诗写景叙事,情真意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悼亡诗。 首句“泮水从游处”,诗人追忆当年与友人一起在泮水边学习的情景。泮水,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是古代学府的所在地,因此这里既是诗人和友人曾经求学的地方
【注释】 ①“春日应制”:指在春天时,皇帝应对朝廷上奏的表文。②宫阙:宫殿,这里泛指朝廷。沉沉:深邃的样子。昼漏长:指白昼时间很长。③步从:跟随、侍奉。黄道:指皇道。④六龙:古代帝王所乘之车,这里代指皇帝。⑤整驭:整理驾驭。⑥天行健:天道运行刚健有力。⑦万象含晖地道光:大地万物沐浴着阳光普照。⑧雨足渐台杨柳色:雨水充沛,渐台的杨柳颜色鲜艳如新。⑨风回合殿杏花香:微风吹过,殿中杏花散发出阵阵清香
【注释】: 张秋,在今河南开封。冒雨上读徐武功治水碑,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中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句,意思是说,我冒着风雨登上张秋的一座高山去读徐武功治理黄河的石碑。 长堤十里隐如虹,来往行人说武功。 (1)长堤十里隐如虹:意思是说,长长的堤岸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隐没于天空之中,仿佛一道彩虹。 (2)来往行人说武功:意思是说,来来往往的人都在谈论徐武功治水的事情。
【注释】 黄阁:指唐玄宗所居的中书省。三台:指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大臣。青山:指白居易自己。伊尹、周公:古代贤臣名,有辅佐帝王的志向,但未能成功;房玄龄与杜如晦:都是唐太宗时期的功臣,有辅助帝王的功劳,但并非无功。阅世:看世间人事,多指看人世沧桑,世事炎凉。行藏:行事与处世,比喻一个人的品格行为。那可问:岂可询问!云外:天外。 【赏析】 《偶成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可久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迎驾 象辇奔腾马辇驰,后来人辇独逶迤。 绯袍夹道千官立,银甲分行万国随。 太液风微旗尽旆,蓬莱云近仗潜移。 太平二十年天子,正是文章极盛时。 译文: 在皇帝的銮驾前,象马车奔腾,马车载着车驾疾驰;但后来的人辇则显得有些迂缓。 侍卫们穿着红色的袍子走在大道两旁,千名官员站立着,而身着银色铠甲的卫士则分布在道路两侧。 当微风吹拂
【注释】: 1. 睡起亦何事,支筇独看山。 支筇:拄着手杖。 2. 浮云世事改,白日此心闲。 3. 鼎鼎岁华晚,提提倦鸟还。 4. 虽居人世内,人世了无关。 【赏析】: 《偶成三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隐居生活后重新回到社会时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对社会现状感到忧虑,另一方面他又试图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首句“睡醒亦何事,支筇独看山”,描述了诗人醒来后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