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赋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别离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当年”句点出了两人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岁月,而如今却要各奔东西(指分别)了;“白发”两句则是诗人面对友人,感叹自己已年老体衰,而友人却还年轻有为,所以感到怅然若失;最后两句是说,看着眼前江上的云彩,不禁想起了往事,心情难以平静。 译文: 我们曾经一同在东涧里苦乐过,如今却各奔东西,各自东西流散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识记名篇佳作、名句,并理解其内涵。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等语病现象。同时,要注重积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此题要求赏析诗句,首先指出了该诗的体裁是律诗,然后分析每一句的内容及含义,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最后给出总结性的评价。 “禹门风浪小”,点明地点和时令,即春天
【注释】: 诣:拜访;德宏叔:作者的朋友;馆:书斋。 幽谷居:隐居的地方。 陋:简陋。 门墙:借指师门,这里指的是德宏叔的书斋。 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学生。 乾坤:天地宇宙。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简洁明畅的语言描写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诗的前三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简朴清苦,但春日里却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誉。诗的后两句通过桃李满天下,生意盎然这一景象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如此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翻译并分析。 ①德播陇西厚,凤生丹穴奇。德播陇西厚,凤生丹穴奇。德播,德被;陇西,古郡名,今属甘肃,以产丝闻名。“德播”是说李秀才的品德,德行深厚,恩泽广布。陇西,古郡名,地处河西走廊东部,今属甘肃省。“凤生”,喻指儿子出生;“丹穴”
注释: 夜抵和平宿环溪寺:夜晚抵达和平县的旅馆,住在环溪寺。 路远嗟来晚,山僧梦已痴:路途遥远,感叹来得晚;山中的和尚做梦时已经神志恍惚。 敲门惊破胆,撩乱佛菩提:敲门声惊动了他,使他惊恐万分;他的心境因此也变得纷乱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路险恶、旅途辛苦的诗作。首句“路远嗟来晚”写出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受与无奈的心情。次句“山僧梦已痴”则形象地刻画了山中和尚因为疲惫而进入梦境的状态
【注释】 汨罗、屈原:指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首阳:指伯夷,即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因不愿臣服于周武王而饿死于首阳山下,后为商朝忠臣。我欲戒孤愤:我打算写一篇《孤愤》的文章来警戒世人。借阶梯:比喻借别人的帮助。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在《文选》中没有留下任何资料,诗中“不与借阶梯”一句也难以理解,所以此诗当非其所作,但内容却很切合他当时的处境。屈原在楚怀王被秦国扣留后,流放沅湘地区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伯愈泣杖(伯愈,指伯愈的母亲;泣杖,指因悲痛而哭泣时用手杖击打地面以示哀痛) 2. 杖头知母力(杖头,即手杖的顶端,此处用来比喻母亲的坚韧和勤劳);知母力,指知道母亲的辛勤和付出。 3. 衰弱不如前(衰弱,指身体或力量衰退;不如前,指比过去更差)。 4. 母杖何能久(母杖,指母亲使用的拐杖;何能久,意为怎么能长久?)。 5. 伤心涕泪涟(伤心,指因悲伤而痛苦;涕泪涟
【注释】1.慎,小心谨慎。2.乾坤:指天地万物。3.差却:有差错。4.世:世间人。5.始:开始。6.知错:知道错误。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与坎坷,以及在人生道路上需要谨慎行事的观点。 乾坤多路头,行行莫差却。 释义:天地间的道路很多,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不要有任何差错。 世人不慎初,千里始知错。 释义:世人在人生的起始阶段常常不注重细节,只有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会意识到错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鹰吊岭的所见所感。首句写路,“横”字用得传神。第二句写春风,点出“春”,是春天的风;第三句写登上山顶的情景。“浩歌”二字写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尾句写远眺之景,“回首万山低”,极目远眺,群山如在脚下,境界阔大,气象壮美。全诗以“春风动客衣”作结,将整个场面烘托出来。此诗语言简练,意境宏大,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诗句原文: 溪源何处发,流水下瑶天。 未到庐山下,先观瀑布泉。 注释与赏析: - 溪源何处发: 描述溪水的源头,可能是某个神秘的、难以捉摸的地方。 - 流水下瑶天: 描绘溪水流动时所到达的美丽如仙境的高空。 - 未到庐山下,先观瀑布泉: 诗人在还未抵达庐山脚下,就已经开始期待和欣赏那壮丽的瀑布泉。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与诗人对美景的深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