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东阳,他是明代的一位著名文人。 诗的原文如下:次明道先生闲来无事不从容韵鸢鱼飞跃道形容,花柳名园绿更红。疆域世途原自异,乾坤物我大家同。诞登周岸棱层上,凝望尼丘咫尺中。立日梅花天历定,只今何处认英雄。 下面逐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含义: 鸢鱼飞跃道形容,花柳名园绿更红。 “鸢鱼”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鸢飞鱼跃的景象,形容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由飞翔与游弋。“道”字可能是借用,表示一种道路
【诗句释义】 过罗冈城:经过罗冈城。 穿云迢递入罗冈,阅遍当年古战场:穿过云雾缭绕的山路,一直到达罗冈,走过了那些古战场。 塞草绿沾新雨露,边城高筑旧封疆:塞外草原上的草绿得发亮,沾着春天的新雨露;边城的城墙高大坚固,是过去曾经占领过的地方,现在又重新建起了。 □□风卷晴岚散,玄洞春融白昼长:狂风席卷着晴朗的山岚消散,玄洞中春光融融,白昼变得很长。 万世太平欣有象,遐方何以报天王:天下太平
踏破秋风跨小驴, 黄鹂声断柳潇疏。 夭桃带雨三春放, 寒菊凌霜九日舒。 译文: 我踏破秋风骑着小驴子,黄鹂的声音在秋风中断裂,柳树也显得有些萧疏。 春天的桃花带着雨水开放,秋天的菊花在寒冷的风中盛开。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张天赋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游兴。"踏破秋风跨小驴,黄鹂声断柳潇疏。"诗人骑着小驴子,穿过秋风,看到黄鹂在柳树下鸣叫却断了声音
《承李叔刚韵》是明代诗人张天赋的作品,其内容如下:何时水打留湖田,却认先生发解元。人杰时应生宇宙,神光先已显山川。羲之沼墨书如昨,曾子湖澄孝可传。不识后来谁继武,敢将消息问青天。 接下来详细探讨这首诗的每个部分及其深层含义。 1. 首句“何时水打留湖田”: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田景色,通过“何时”和“水打”这两个词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湖水拍打着湖田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诗句释义】 雄镇崔嵬百丈强,读书人去迹堂堂。 注释:雄镇,雄伟的山镇;崔嵬,高峻的样子。百丈,形容山峰高耸入云。读书人,指有学问的人。 山灵自古夸宁邑,夜气经霄接大荒。 注释:山灵,指山上的神灵。夸,称赞。宁邑,指地名。夜气,夜晚的风气。经霄,直通天际。大荒,指遥远的荒僻之地。 绝顶常笼云作雨,高冈可立凤朝阳。 注释:绝顶,指山顶。笼,笼罩。云作雨,指云朵像下雨一样聚集在山顶。高冈
这首诗是一首五律,共四句。 第一句“半榻清风袭短檐”,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半榻上,被清风拂面,感觉非常舒适。 第二句“趺跏能自得师严”,诗人在修行中,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就像得到了老师的严格要求。 第三句“弄丸窝里春无限”,诗人在修行中得到了一种春天的感觉,就像在玩耍一样自由自在。 第四句“旋马厅前景更添”,诗人在修行后,看到外面的风景更加美丽动人。 最后两句“夜气逼窗孤枕冷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色色形形迥不同,东君收入画阑中。 - 色色形形迥不同:描述的是色彩或形态各异的景色。这里的“色色”和“形形”可能指的是自然景观的不同面貌,如颜色和形状。“迥不同”表示这些景象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 栽培每引源头活,生息兼资夜气浓。: - “栽培每引源头活”:这里的“栽培”可能指的是人工培育或培养。"源头活"意味着通过精心的照料,自然界中的水源变得活跃,充满了生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题节妇》。诗中描绘了一位节妇的形象,通过她的行为和品质,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坚韧与忠诚。 逐句释义: 1. 柏舟风教久衰微,烈女何人更熟知? - 柏舟: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也可能是指一种风俗或传统。 - 风教:这里指代的是某种风尚或风气。 - 衰微:这里指的是衰落或衰退。 - 烈女:这里指的是坚强、贞洁的女性。 - 知:了解,知晓。 - 译文
五夜鸡声唱晓天,扶桑光射越潮湾。 一丸珠放波中焰,万顷金浮海上山。 神物未应沉壮志,沧浪惭为濯红颜。 登高敢诵灵州句,文治精华塞两间。 注释: 1. 五夜鸡声唱晓天,扶桑光射越潮湾。 五夜:指农历每月的五个夜晚。五夜鸡声:指五更时分的鸡啼声。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太阳,这里比喻朝阳或太阳。 光射越潮湾:光线直射越潮湾,形容早晨日出时的壮丽景象。 2. 一丸珠放波中焰,万顷金浮海上山。 一丸珠
【注释】 和李叔刚韵:应和李叔刚的韵。李叔刚(1207-1283),元代著名文学家,著有《雪斋诗话》。 六经田:指《诗经》《尚书》《礼记》《乐府诗集》《周易》《春秋》这“五经”加上《孝经》,共六部经典。 上林:汉宫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这里指长安城。 鹏抟南海:比喻大展雄才。鹏是传说中的一种巨大鸟,传说中它能抟住飞鸟而飞,抟是把物体托举在空中的动作。南海指南海。 丹墀:宫殿台阶前的红色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