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九月三日承黄茂才君甫元玉伯安携李英登海西台 注释:九月三日,即重阳节。承,接受;黄茂才,指黄君甫;君甫,表敬称;元玉,指元伯安;伯安,表敬称;携:带着;李英,指李德裕;登海西台,登上海西亭。 译文:重阳节这天,我接受了黄君甫的邀请,与王元玉、李德裕一道登上了海西亭。 社会追欢逸兴频,饮如河朔醉为真。 注释:社会追欢逸兴,追逐欢乐兴致;频:频繁;饮如河朔:饮酒如同在黄河以北一样畅快淋漓;醉为真
注释: 多才玩世隐江皋:才华横溢的人,喜欢在江岸上隐居。 远步寻君不惮劳:不怕路途遥远,去拜访他。 挥麈高斋吟古调:挥动拂尘在高处的书房吟咏古诗。 奏弦终日掩蓬蒿:弹奏琴弦一整天,都掩着蓬蒿。 丹心肮脏怜霜鬓:红彤彤的忠诚之心却因为岁月而变得肮脏,可怜那如霜般洁白的头发。 玄草虚闲醉浊醪:喝的酒是黑色的,像玄色草地一样,很闲适,也沉醉在浊浊的酒中。 老丑亦知无可道:虽然老了而且丑
酬黄文士元玉伯安 我想起往昔在长安,手握宝剑归来时,关河之边回首望。 长久以来跟随主父持鞭弭,已经获得公卿赞誉为布衣。 月下弹棋尊酒似海深,霜前校猎马如飞疾。 图南最终成为渔樵侣,横笛吹奏坐在钓矶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回忆与黄文士元玉伯安的友情以及他在长安的经历。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与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的珍惜。通过描述自己与朋友在长安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等经历
秋日欧卢二社长见过同读钟茂才秀贞诗集赋此寄怀 十年清梦忆高踪,明月瑶台不可逢。 自昔袁宏元倚马,只今御李亦登龙。 雄心每对二三子,丹检常怀四百峰。 霜后授衣忧岁晚,秋江一泛采芙蓉。 注释: 1. 十年清梦忆高踪:形容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2. 明月瑶台不可逢:形容诗人渴望与明月共处,但又难以实现的愿望。 3. 自昔袁宏元倚马:指古代文人以诗歌创作为乐,如同倚在马上一样自在。 4.
【注释】 萧骚:萧条、冷落的样子。芰荷:指荷花。芰,同“楫”(ji)。党:朋友。丹壑:深山中清澈的流水沟壑。韶光:美好的时光。猿鹤:古人认为它们能知人意,可作知己之伴。慰:排遣。 【赏析】 此诗是一首自述诗,写诗人晚年闲居时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首联“萧骚老矣芰荷裳,日日持竿钓水乡”,点出自己已是老矣,但依然保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萧骚”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初秋承黄伯安召李英饮偕苏黄诸文士即席同赋先字韵 新秋爽字粤南先,逸士披襟水石边。 白昼飞来云满径,清阴坐看竹参天。 分题立马惭枚叟,作赋冥鸿羡仲宣。 岂为知音情故剧,邀欢不尽酒如泉。 注释: 新秋:指秋天刚到的时候。爽字:形容景色清新。粤南先:指岭南的广州。逸士:指有超然物外之志的人。披襟:敞开衣襟。水石边:指靠近水的石头旁边。白昼:白天。飞来:突然降临。云满径:指满径都是云。清阴:凉爽的树荫
中秋后三日访黄茂才君甫留饮元玉伯安偕李英同赋 借赤枫林久铸颜,桂丛招隐几同攀。 酒酣起舞雌雄剑,赋就凌风大小山。 当日曹刘推海内,异时王谢大名间。 寻真一问朱明馆,江月天风吹佩环。 译文: 在中秋之后第三天拜访了黄茂才君甫并留下来喝酒,元玉伯安也一起同行。我们共同吟诗作赋庆祝这个节日。在酒过三巡之后,我们开始起舞,舞动的剑光仿佛在天上飞翔。我们的诗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注释: 过韦涌再访方山人际明不遇:在韦涌拜访完方山之后,又去寻找人。 凭高望大洲,棕鞋桐帽过江头:站在高处远眺,看到江南的大洲上,穿着棕鞋和桐树帽的人正在过江。 问津何处寻安道,挂席东风送子猷:寻找渡口时,询问哪里可以找到通往安的道路,就像张骞(子)一样被东风所送。 几度关门占紫气,再来岩壑觅青牛:多次进入山中关门,希望能找到紫气,就像王逸一样寻找青牛。 白云深锁人难见,兴尽空回剡曲舟
欧武士绍思见过索赠 一时任侠道旁名,边塞他年往请缨。 马上青山聊傲睨,匣中宝剑有悲鸣。 杯行讯急巡兵合,觞令深岩斩将成。 姓字莫通俱酩酊,卫青行阵是君兄。 注释: - 欧武士绍思见过索赠:诗人欧武士绍思与对方见面并请求赠送礼物。 - 一时任侠道旁名:形容自己年轻时以任侠闻名。 - 边塞他年往请缨:指将来有朝一日前往边塞战场,请求缨(古代的一种帽子)。 - 马上青山聊傲睨
注释: 1 春日过黄文士伯舆爽然堂听伦文叔鼓琴于玉兰花下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诗人在春季去拜访一位名叫黄文士的学者,并在其爽然堂中聆听伦文叔弹琴的情景。 2. 短褐逍遥问仲宣 - 这里的“短褐”指的是粗布衣服,而“仲宣”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但在此上下文中可能是指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或生活状态。这句话可能在描述诗人与黄文士的交流氛围,即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 3. 山斋习静坐谈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