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凭高望大洲,棕鞋桐帽过江头。
问津何处寻安道,挂席东风送子猷。
几度关门占紫气,再来岩壑觅青牛。
白云深锁人难见,兴尽空回剡曲舟。

注释:

过韦涌再访方山人际明不遇:在韦涌拜访完方山之后,又去寻找人。

凭高望大洲,棕鞋桐帽过江头:站在高处远眺,看到江南的大洲上,穿着棕鞋和桐树帽的人正在过江。

问津何处寻安道,挂席东风送子猷:寻找渡口时,询问哪里可以找到通往安的道路,就像张骞(子)一样被东风所送。

几度关门占紫气,再来岩壑觅青牛:多次进入山中关门,希望能找到紫气,就像王逸一样寻找青牛。

白云深锁人难见,兴尽空回剡曲舟:云层深厚将人封锁,无法见到,于是乘船回到剡曲。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江南的游历经历和感受。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描绘了诗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所见所感。

第一部分“春早凭高望大洲,棕鞋桐帽过江头”,描绘了诗人春天早晨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的景象。他穿着棕鞋和桐树帽,穿越江面。这里的“棕鞋桐帽”是诗人对旅途的写照,也表现了他对旅途的艰辛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部分“问津何处寻安道,挂席东风送子猷”,描述了诗人在寻找渡口时的情景。他询问渡口的位置,就像张骞一样被东风所送。这里的“挂席东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困苦,但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

第三部分“几度关门占紫气,再来岩壑觅青牛”,描绘了诗人多次进入山中关门,寻找紫气,像王逸一样寻找青牛。这里的“关”指的是关闭门窗,象征着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而“紫气”则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未来。

最后一联“白云深锁人难见,兴尽空回剡曲舟”,描绘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在旅途中的疲惫和无奈。这里的“兴尽”意味着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已经没有兴趣继续前行,于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而“剡曲舟”则代表了诗人的归乡之情,也象征着诗人的旅行结束了。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的游历经历,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