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送别》 城开见春草,极此万里天。 何不断征路,青青分道边。 离程断还接,放手何能及。 看尽陌头人,双辞复双立。 君行路多岐,我心有因依。 东风吹杨枝,百叶尽向西。 鞭声鸣空林,知君去烟底。 泪冷不得衔,风吹落眼尾。 呼君莫回头,前有百里程。 波明单骑影,华晚独吟声。 独吟还独宿,梦识青山曲。 一夜鹊声翻,惊魂落溪屋。 酌我绿玉醪,开君瑶华音。 投杯感孤心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陶隐居的诗。陶隐居是陶渊明的后代,他生活在六朝时期,是一个隐士。诗人通过描绘陶隐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陶隐居的赞美之情。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前有陶渊明,后有陶隐居,斯人乃生六季馀。 这里的“六季”是指东晋、宋、齐、梁、陈这五个朝代。诗人在这里强调陶隐居生活在这些朝代之后,他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桃源茫茫不知路,只惜先生此山住。 桃源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
诗句释义: 1. "得道应须慧业,坐忘本自儒家。" - 得道应须慧业:在佛教中,得道通常指达到某种精神或宗教上的觉悟状态。这里的“慧业”可能指的是智慧或悟性,是达到这一状态所必需的条件。 - 坐忘本自儒家:这是一句双关语,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在这里,“坐忘”可以理解为通过冥想或修行达到的一种精神状态,而“本自儒家”则是指这种状态本身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修养方式。 2.
这首诗是明朝时期诗人高启所作的《题温忠烈公 遗象》。下面逐句释义如下: 孝非绝裾,忠同衔须 注释:孝顺不是像古代传说中的女子那样剪断衣襟以示不孝,而是以身许国,忠诚如同衔在嘴里的须(胡须)。 繄母之训,为臣之模 注释:依靠母亲的教诲,作为臣子的榜样。 国亡家亡,光光司李 注释:国家灭亡,家族消亡时,只有他(指温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像掌管法律的官(司理、李廷机)一样坚守正义。 血书千言
这首诗是李白的《晓渡乌江》。下面我将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和赏析。 1. 日出江头橹声苦,咿咿哑哑杂人语。 - 太阳从江头升起,船夫用力摇橹的声音非常辛苦。 - 船夫的咿咿哑哑声与其他人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 2. 飞烟罥空灭复明,对面帆樯迷处所。 - 烟雾缭绕在天空中消散又重新出现,对面的船帆和樯杆变得模糊不清。 - 这可能意味着天气变化或视线受阻。 3. 舟人说事不解愁,惊起毅魄鸣啾啾。
羲车何暆暆,微物各有求。 羲和车马多么辉煌,万物皆有自己的追求。 隽才无长年,梦镜已白头。 有才华的人没有长寿时光,梦中的明镜已失去了光泽。 精气塞大明,遗蜕安足留。 精气耗尽光明不再,遗留的痕迹又有何值得留恋。 黄埃蒙蒙撒如雨,下辨齐州尽縆土。 黄尘滚滚像雨一般落下,分辨不清的齐州尽是尘埃之地。 中天白日若不光,我浮其生让前古。 中天的白日若失去了光辉,我的生命只能被历史所遗忘。
幽居 闲禽有馀乐,相对鸣不已。 石径衔梅根,风檐响柏子。 空光隔帘青,落照入林紫。 中有草元人,鬓丝垂两耳。 【注释】 幽居: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闲禽:悠闲的鸟儿。有馀乐:自在快乐。 衔:衔着、挂着。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柏子:柏树果实。 空光:透过云层的阳光。 落照:夕阳的余晖。 元人:隐逸的人。 鬓丝垂两耳:形容鬓发花白,耳朵垂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稚子无知走风雨;先生有道出羲皇。 下面是逐句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1. 稚子无知走风雨: - “稚子”指的是小孩子。 - “无知”表示小孩子没有知识,天真无邪。 - “走”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奔跑、逃跑的意思。 - “风雨”则指自然界的恶劣天气,如暴风雨等。 - “稚子无知走风雨”整句诗描绘的是小孩子在风雨中奔跑的情景,表现出他们的天真和勇敢
注释与赏析: 地占百湾多是水;楼无一面不当山。 释义:这地方被水环抱,有百个弯弯曲曲的河流和池塘;楼阁建在没有一堵墙的地方,四周都被青山环绕。 赏析: 这是对一座楼阁所在环境的描写。前一句写“地”,后一句写“楼”。 “地”字下得很重,因为“地”是建筑之本。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地方被水环抱,有百个弯弯曲曲的河流和池塘。 “楼”字下得很轻,因为“楼”不是建筑之本,只是建筑之用。这句诗的意思是
注释: 申郑难王,叔然所学:意思是说,申郑的才学难能可贵,是孙叔然所学习的。 先群后纪,北海之交:意思是要首先重视群体利益,然后才能顾及到纲纪,这是北海王刘旦与孙叔然之间的交往之道。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两位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交往。其中,“申郑难王,叔然所学”一句,表达了对申郑才学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孙叔然所学习的正是申郑所擅长的领域。而“先群后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