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釪
注释: 城南的坊曲水云虚无,秋树如山绕着佛寺。 此地是达官显贵们感到寂寞的地方,只有小车过宋尚书府。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圣安崇效二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建筑布局,表达了作者对达官显贵们的不满和对宋尚书府的羡慕之情。诗中的“城南坊曲”指的是城市南面的街坊和曲巷,“水云虚”指的是水面上的雾气飘渺,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秋树如山绕佛居”则描绘了寺庙周围树木茂密、郁郁葱葱的景象,仿佛一座座小山围绕着佛寺
碧叶膏肥真似豆,清香酷烈胜于兰。 尚书不独分甘旨,要使门生议食单。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碧叶膏肥真似豆”:形容豆苗的叶子翠绿肥厚,形态像豆子。这里的“碧叶”和“膏肥”都强调了豆苗的颜色和质感,使得读者能够想象到一幅生动的画面。 - “清香酷烈胜于兰”:指豆苗散发出的香气非常浓郁,甚至超过了兰花的香气。这里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豆苗香气之强。 - “尚书不独分甘旨”:比喻拙道人不仅分享美食
诗句 - 逆旅岁云除,光阴亦如客。:岁月如同过客一般匆匆流逝。 - 腊尾得大尽,乃有小除夕。:在年末(腊月底),终于可以好好庆祝一个小除夕。 - 自公得休暇,旷欲排羽翮。:从公家事务中解脱出来,想要放飞自我,不受束缚。 - 出门无所之,谁为阿戎宅。:出门后不知道去哪里,谁能给我一个舒适的家? - 尚书开华筵,明镫盍冠帻。:在尚书的豪华宴席上,灯光明亮如灯笼,帽檐也装饰着。 - 四座皆老苍
秋日共诸同人过圣安崇效二寺 其四 大云春事法螺秋,画戟清香处处留。 多少江南旧烟雨,又随佳句入红楼。 注释: 1. 大云春事法螺秋:大云,即大云寺,位于杭州;法螺,即法螺寺,位于苏州。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天在大云寺和法螺寺的景象。 2. 画戟清香处处留:画戟,即戟门,是寺庙的入口处。这里指在寺庙中到处都能闻到香气,可能是寺庙里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气息,也可能是寺庙里的香火气息。 3. 多少江南旧烟雨
【注释】:豆苗,即嫩豆苗。 1、“拙道人再以豆苗菹见寄”:拙道人再次寄来用豆苗做的菜(即豆苗腌菜)。 2、“山菜居然冠朔方”,:居然,竟然;朔方,北方。意思是说,山里的野菜竟然在北方的土地上独占鳌头。 3、“绕牙清脆得新尝”,:绕,指嫩芽或嫩茎。牙,嫩芽或嫩茎。脆,嫩芽和嫩茎的质地。清,清爽可口。新尝,新吃。 4、“祗怜三韭无风味,添与斋厨一日忙”,:只可怜那韭菜没有美味的风味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与赏析的能力。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寸地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答案】 译文:秋天的宴席上,我同各位朋友一起游览了圣安和崇效二寺,景色清雅,令人心旷神怡。茶室香台不是世情所在,昔日青樽没有座客,如今有门生重来。注释:圣安:即圣安寺。崇效:即崇效寺。圣安寺、崇效寺均在长安。青尊:指酒器
丰台看芍药 江乡已无万花会,合来此地倾芳樽。 樽前且倒勿相谑,金围几朵何足论。 注释: 丰台看芍药——在丰台下观赏芍药。 江乡已无万花会,合来此地倾芳樽。——故乡已经没有了百花争艳的景象了,我们一起来这观赏盛开的芍药吧。 樽前且倒勿相谑——在这美酒中畅饮吧,不用相互开玩笑取乐。 金围几朵何足论——《楚辞·招隐士》有“余不忍为此态也”句,李白化用此意,言芍药虽好,但与金围相比,又有何足多言呢?
注释: 拙道人再以豆苗菹见寄 其三:拙道人再次给我送来豆苗菹,这是我非常喜欢的。 恨无邮使寄将归,分送幽邻识者稀:可惜没有邮使可以帮我将这豆苗菹寄回家中,只能送到我的邻居那里,而我的邻居又很少懂这个的人。 一昔乡心凭翠叶,水村春雨豆花肥:我常常倚着绿色的叶子,思念家乡,春天的雨水滋润了水边的豆花,让它变得肥美。 赏析: 这首诗是拙道人写给作者的,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高启在观览宣宗黑白二鼠图后所作。诗中描绘了老鼠的形态和习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贪腐之人的讽刺。 下面是这首诗的具体释义: 1. 高斋间敞邗江滨,红柽小几无埃尘。却立况有班剑人,何物上案登盘行,昔者隆准太祖孙,手提图箓当乾坤。 注释:高斋(书房)间宽敞明亮,靠近邗江(古称“邗”,扬州的别称),没有尘埃。站立着的人(指老鼠)好像有官员的样子,什么东西会在上面行走呢
【译文】 在沂蒙山北麓的郯城县,秋天的田野上,凄厉的风卷起了草叶。 我看不到那位倾盖相交的朋友,秋日的原野上有亭榭,景色很好。 一车两马,独自穿过长松树丛,路旁尘飞,萧瑟中望着天边。 平生愧对这凄凉冷落的日子,黄昏时只遇上过行人。 【注释】 1. 倾盖亭:即亭名。在山东省郯城县境内,为纪念三国时期曹植和王粲(“倾盖”是古代士人相见礼,把车子盖放下来以示亲近)而建。 2. 禾黍郯城道:指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