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同
【注释】 鲸鲵:比喻凶恶的统治者。鲲身:大鹏鸟的身躯。屏藩:指台湾。问津:寻求渡口。莫保:不要保全。顿忘:忘记。唇齿:比喻相互依存的关系。触目:眼前。桑梓:故乡,这里指中国。赤崁:即赤嵌,今台南市旧名。故老:过去的老人。海桑:大海中的桑树,这里比喻祖国。历劫:经历劫难。前因:前人遗留下来的教训。 【赏析】 这首七绝,借吊念台湾,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悲愤和对国家民族危亡的担忧
【注释】 吊台湾:诗题下原注:“钱氏三十万金买辽回,一岛如何付劫灰?强谓弹丸等瓯脱,却教锁钥委尘埃。伤心地竟和戎割,太息门因揖盗开。聚铁可怜真铸错,天时人事两难猜。” 辽回,即辽阳回。指清朝政府将台湾(今台湾省)割让给日本一事。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被割让的台湾的诗作。首联“金钱卅兆买辽回,一岛如何付劫灰。”言明诗人对台湾被割让的痛惜之情,用夸张手法写尽了诗人对台湾的热爱和担忧。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1268年(淳熙五年)所作。当时,陆游已经70多岁,但因金人南侵,他不得不从家乡山阴到夔州去上任,临行前作此诗以自警和激励自己。 全诗如下: 台阳非复旧衣冠,从此威仪失汉官。 壶峤居然成弱水,海天何计挽狂澜。 谁云名下无虚士,不信军中有一韩。 绝好湖山今已矣,故乡遥望泪阑干。 注释: - 《吊台湾》: 此诗为陆游对台湾的哀悼之作。台湾在宋朝时被称为“台阳”
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 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 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 两字亢卑浑不解,边氛从此正汹汹
陈季同,字敬如,福建侯官人。 同治八年(1869)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习法语。 十二年(1873)朝议拟派使驻西洋各国,船政大臣沈葆桢保以都司,偕洋员日尔格游历欧州。 十三年(1874)归,升参将,并加副将衔。 十四年(1875)起,随李凤苞使各国,为翻译,后朝廷交涉多委之。 光绪十年(1884)随刘铭传来台,先为幕僚,后为副将。 二十一年(1895)台抚唐景崧请其署台湾布政使,献改民主国之策
陈季同,字敬如,福建侯官人。 同治八年(1869)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习法语。 十二年(1873)朝议拟派使驻西洋各国,船政大臣沈葆桢保以都司,偕洋员日尔格游历欧州。 十三年(1874)归,升参将,并加副将衔。 十四年(1875)起,随李凤苞使各国,为翻译,后朝廷交涉多委之。 光绪十年(1884)随刘铭传来台,先为幕僚,后为副将。 二十一年(1895)台抚唐景崧请其署台湾布政使,献改民主国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