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
【注释】 千甍:千层屋脊,形容建筑众多。夕照:傍晚的阳光。凝紫:形容暮云的颜色。结:缠绕。檐牙:屋檐如刀削一般锋利。笳:古代管乐器,这里指胡笳声。秋风十万家:成千上万的人家。向:朝着。目穷归雁落芦花:眼睛看到远处飞回的大雁在芦苇中降落。 【赏析】 这首小令是作者于元和五年(810年)秋天在江州任司马时所作。《全唐诗》录此诗于卷三百七十九。 首句写夕阳西沉,晚霞映衬着千层叠起的屋脊
``` 寒星明灭戍楼空,地近扶桑得早红。 无那浮屠不系日,催人白发又来东。 注释解析: 1. 寒星明灭戍楼空:描述在清晨的曙光中,星辰时隐时现地照耀着边塞的高楼,给人一种空旷而冷清的感觉。 2. 地近扶桑得早红: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接近东方,使得天空呈现出红色的霞光。这里的“扶桑”是神话中的太阳升起之地,常用来象征东方。 3. 无那浮屠不系日:使用“无那”表达一种无奈或感叹的情绪,浮屠即佛塔
注释: 闹炒斜簪坠马盘,妆成都觉带痕宽。 芳心相妒不相语,寂寞香肩倚画栏。 闹炒:指女子的发髻中插着鲜花。 马盘:即“马绊”,是一种用彩帛缠成的环形饰物,用以束发。 带痕宽:形容佩戴首饰时留下的勒痕。 芳心:比喻女子的心。 相妒:互相嫉妒。 相语:相互诉说。 寂寞香肩:形容女子孤独、冷清的神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美女梳妆图的诗。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美女的容貌、举止
【注释】 影落:影子倒映。平湖:湖面。清:清澈。长林:树林。老屋:破旧的房屋。暮烟横:傍晚的炊烟飘散。人休(hu):人不要休息。倦足:疲倦的脚。坐:坐在这里。鸟弄:鸟儿鸣叫。新声:新的歌声。隔树:从树上。鸣:声音,叫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后,又巧妙地用“人休”和“鸟弄”两字来表现人们和动物对这幅画的欣赏之情。 起句“影落平湖水镜清”,写的是画中之景,画面上
【注释】 小苑春游:在小苑里游玩。 出翠帏:走出绿色的帘子。 翠帏:绿色的帷幔,古代女子的卧具。 流苏帐:装饰有流苏的帐子。 双双蛱蝶飞:双双即一对,这里指蝴蝶成双成对地飞舞。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借春景抒发伤春之情和对爱情生活的渴望。 上句写春天出游,下句写归来后的心情。起首二句,是说春天到了,她和情人一起出去游玩,出了绿纱帐子,踏青赏花。“出”,动词。“翠帏”即绿色帐子。“翠”,绿色
【注释】题画二首之二:柳丝织翠锁春山,田带平桥路几湾。 放鸭船归渔艇去,落花无主水潺潺。 译文: 柳枝如丝般绿意盎然,仿佛把春天锁在了山中;田野旁边是平直的木桥,弯弯弯曲的小路几处曲折。 放养的鸭子随着小船回到了渔夫的船里,落花飘散无主地随水流淌潺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景色的古诗。第一句“柳丝织翠锁春山”,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垂柳如丝般柔美的图景,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都凝聚在了柳树之上
诗句原文: 空天映雪海鹰青,云锦追驰犬嗅灵。 羡杀健儿围后渴,虎腔饮血不知腥。 翻译: 天空映照着飘洒的雪花如同大海一般无边无际,空中的鹰展翅翱翔,犹如青翠欲滴的云朵。追逐着云彩的猎犬嗅觉敏锐,仿佛能感受到每一寸土地的气息。这些勇敢的战士们围着猎物而战,他们喝下虎骨制成的酒水,却浑然不觉其中的血腥味。 注释: - 空天:广阔的蓝天和白云。 - 映雪海鹰青:形容天空与飘落的雪花融为一体
诗句原文: 花宫欲曙露华清,枕上疏钟夜夜声。 谩道五更人尽睡,羁人起听最分明。 注释解释: - 花宫:这里指的是夜晚即将天亮时的花宫(即宫殿或园林中的花朵),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 - 欲曙:意味着即将天亮。 - 露华清:“露”指的是露水,“华清”形容露水晶莹如珠,增添了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 - 枕上书:“枕上的书”可能是指诗人在床上阅读的书籍。 - 疏钟:指稀疏的钟声
注释: 1. 鹊驾未分鸡已唱:鹊桥相会,但七夕还未到来。公鸡已经打鸣,而牛郎织女还没有相见。 2. 断肠一叶落金梭:织布的梭子断了,一片叶子掉下来,这是牛郎织女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七夕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牛郎织女传说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感慨。 第一句“一年惊报半年过”,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一半
注释:云彩艳丽,风香四溢,像人一样会说话的花朵。晴朗的天空下,庭院中盛开着春日的薄纱。在巫山夜晚,我梦想着寻找她,仿佛看到两座山峰在暮色中隐去。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解语花的描写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首联以“云艳风香”形容解语花的美丽,颔联描绘了庭院中春日的景象,颈联则通过梦境展现了诗人对解语花的思念之情。尾联以双峰隐暮霞比喻解语花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