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印
注释: 爽襟亭:位于江西吉安,为明代诗人杨慎所建。西冈,指江西吉安西乡的山冈。每春容,每次春天来临时的景色。天接危亭四面风,形容亭子高耸入云,四周环绕着阵阵清风。万室鳞鳞归眼底,形容房屋密集如鱼鳞一样排列在视野中。一峰岌岌倚云中,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孤傲挺拔。地灵人胜风流古,指这个地方山川秀美、人文荟萃。石秀山回气象雄,形容山峰雄伟壮观,岩石奇特。曳杖频来无别意,意思是经常来这里走走没有其他意思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内容上由写景转向抒情。前两句写自己的居所,第三句转入写自己的心境,最后归结到自己的处境与遭遇。“江近”二句写景,“不才”二句抒情,“犹幸”句点题,并抒发感慨。 译文: 野老樵夫作比闾,儒宫一亩亦安居。 浇愁剩买村前酒,引睡频拈架上书。 江近云烟长到户,人稀鸟鹊自驯除。 不才已分时流弃,犹幸能延长者车。 注释: ①次韵杨信仲见贻郊居二首
【注释】宪司:官名,宋代指御史台。后园:花园。葺旧亭:修缮旧亭。榜:写。明秀元:名,少监。少监:官名,宋、金、元各代中央或地方的长官之一,负责管理书籍、印玺等物。次韵:依原诗的韵脚和字数进行写作。烂漫烟光:绚丽的烟雾笼罩着的景色。一目:一览。收:全部收入眼底。危亭:高耸的亭子。葺就:修缮而成。壮岑楼:高大的岑楼,这里指一座高高的亭子。“岑”是“高耸”的意思。三巴:四川的古称。故国:旧的国家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局的关注。 首句“皇家故境未能收”,意指作者的家乡(指南宋)已经沦陷,无法收复,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次句“愁绝登城与上楼”,描绘了作者登上城墙或高楼远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因国破家亡而极度悲痛的心情。 第三句“目断东吴心已往”,意为作者的视线被远方的东吴(今江苏一带)所吸引
诗句释义: 1. 平生不喜入州闾: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他一生都不喜欢进入官方的聚会场所,即州闾(古代指官府)。 2. 林下江边谩卜居:在树林和河边随意选择一个地方定居。这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他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居住。 3. 解榻延宾同笑语:当有客人来访时,会打开门迎接,与他们一起欢笑交谈。这反映了诗人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4. 杜门教子读诗书:闭门不出
东皇物色未全收,山半登临当倚楼。 锦里烟光浑在眼,云溪花片亦随流。 夕阳正好无多景,春序才移已复秋。 却忆故园林壑美,乘风欲去问何由。 注释: 东皇:即东皇太一,古代神话中主管春天的神。这里指春天的景色还未完全展现。 山半登临当倚楼:在山半腰登上楼台,可以俯瞰整个山林。 锦里烟光浑在眼:锦里是成都的别称,烟光缭绕着烟雾弥漫的景色,让人陶醉其中。 云溪花片亦随流:云溪是一条美丽的河流
【注释】 天际油云:指天空中浓重的乌云。油云:形容云层厚重、颜色深黑。不肯收:指乌云聚集在天边,不肯散去。全妨寓目向层楼:妨碍我眺望远方的高楼。向:向着、面向。层楼:高大的楼宇。长绳挽:用绳子拉住太阳。日车难把:难以用绳子拉住太阳。长绳挽:用绳子拉住太阳。日车:指太阳,这里暗指春日。长绳挽:用绳子拉住太阳。 春事浑同去水流:春天的事情如同流水一般消逝。 可奈馀寒犹作沴:无奈余寒仍然作祟。馀寒
【注释】愁思:忧愁的思绪。冥冥:昏暗的样子。 青:指山色,这里指天空的颜色。云销雨霁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 水镜:水面如镜。数重:多层。烟树:雾气缭绕的树木。簇:密集地排列。 樵采:打柴采集。谈道:谈论道理。耦(ǒu)锄耰:并肩作战,同甘共苦。耘(yùn)锄:除草的工具。经:经书。问经:询问经文。藜杖芒鞋:形容隐居生活的简陋。藜是野生的一种植物,用来作杖;芒是野草,用来做鞋。先:首先。避世
这首诗是苏轼的《次韵师时发溪桥晚眺》,以下是逐句翻译: 1. 卧溪古木势蜿蜒,伫立斜阳旅思宽。 卧在溪边的老树,其姿态弯曲曲折,仿佛在讲述着千年的故事。诗人站在这棵古树下,凝视着斜阳,心中涌起深深的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斜阳如血,照亮了溪流,也照亮了诗人的心。他看着水中的倒影,想起了故乡的水,想起了故乡的人,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2. 湍没岸痕知涨溢,风生水面觉清寒。
【注释】 1. 还淳反朴:返璞归真。 2. 似山农:像山农那样朴素自然。 3. 大同:指天地万物的本源,即道或理。 4. 造理:创造道理、法则。 5. 言意表:言词之外。 6. 见闻中:从耳目所及的范围。 7. 批云切月:比喻有高见。 8. 转地回天:扭转乾坤,改变时势。 9. 公案:佛教语,谓佛经中的义理。 10. 嗣宗风:继承家法,发扬传统。 【赏析】 宋子渊有诗《及性宗事用韵寄之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