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印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江白风清古寺虚,客来萧散兴何殊。 “江白风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古寺虚”意味着古寺虽在,但空无一人,增添了一种静谧和寂寥之感。 “萧散兴何殊”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心情,他们兴致高昂,不受世俗纷扰。 2. 水涵疏树千寻净,尘到幽亭一点无。 “水涵疏树千寻净”形象地描绘了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稀疏的树木
默默幽轩只自知,天人一理未容欺。 檐光坐揖青山入,窗影闲看白日移。 休道嚣尘侵晏宅,由来表里湛黄陂。 思惟泯处全真现,存得灵龟笑朵颐。 注释: - 默默幽轩只自知:默默地站在幽深的轩中,独自品味着自己。 - 天人一理未容欺:天与人的规律,不容任何欺诈。 - 檐光坐揖青山入:屋檐下的光线仿佛是山峦在向人们致敬。 - 窗影闲看白日移:透过窗户的影子,可以悠闲地看着太阳的移动。 - 休道嚣尘侵晏宅
诸葛公则延登书阁出示焦丈通直洎诸公所赠诗因成四韵 诸城葛氏久湮沈,清尚知君独远寻。 席卷承家猗顿术,日明好古子云心。 珍藏高阁轻三箧,善购多门小万金。 曾见墨庄耕穫利,行看杞梓秀家林。 注释:诸城葛氏:指诸城葛洪。诸城葛洪(生卒年不详),字太史,号抱朴子,东汉时期的道教学者和炼丹家,人称“神仙宰相”。他生活在公元235年至341年之间,是道教理论的先驱者之一。他的作品有《抱朴子》等。湮沈:消失
同神泉县尉游海惠院登三惠阁有怀汉州同官 出郭幽寻偶一欣,初来犹未叹离群。 谁知萧寺悬荒野,却有层楼插暮云。 烟外遥岑仍隐隐,风边落叶更纷纷。 天寒日薄牛羊下,绕树归鸦不忍闻。 注释: 1. 出郭幽寻偶一欣:从城外深山中偶然发现一处美景,心中感到喜悦。 2. 初来犹未叹离群:刚来到这里,还未感叹要离开这里。 3. 谁知萧寺悬荒野:没想到在荒郊野外的寺院里。 4. 却有层楼插暮云
注释: 1. 倚杖从容日未曛,望中一洗两眸昏。 2. 晴云放出千寻岭,乔木团成几处村。 3. 东去西来长道路,春耕秋穫换郊原。 4. 无穷物象相吞吐,妙趣谁知在不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诗人站在远色阁上,眺望着远方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思考。他看到了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晴云飘散,千山万岭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同时,他也看到了乔木环绕,村庄点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及表达技巧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赏析。“万象森罗不可收,一亭览尽胜高楼”,诗人登上高耸入云的楼台,极目远眺,只见山峦起伏,草木葱茏,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扑面而来。诗人赞叹不已:“万象森罗不可收”。一个“森罗”字,写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表现了诗人游兴的盎然。诗人站在高楼上,视野开阔。放眼望去,一座座高大的山峰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仁寿县后有亭余名之曰明远赋诗二首。 小邦人物大邦同,万屋鳞鳞气郁葱。谁挈神峰离海底,幻将廛市纳壶中。垂帘拟学山阴画,飞舄难乘叶县风。举首穹旻才一尺,敢凭正直谢天公。 注释:仁寿县后有亭名明远,作者在此赋诗两首。 小国的人和大国的士人是一样的,万屋鳞鳞,气势蓬勃。谁能够把神山从海底拉出来呢?它被放在了壶中。 垂帘想模仿山阴画,但飞起却无法乘坐那叶县的清风。仰望天空,只有一尺高
寻幽一访洞中天,路绕青溪水绕山。 翠径崎岖行竹里,红尘咫尺背人间。 侵裾爽气冷冰雪,漱玉寒流锵佩环。 更问石庵窥胜迹,斯游岂复倦跻攀。 注释:在寻找幽静的地方时,来到了一个洞穴之中。道路环绕着一条清澈的溪流,山水相互依偎。在竹林中行走时,感觉清凉而舒适。虽然身处红尘世界,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侵裾爽气冷冰雪,漱玉寒流锵佩环。 注释:(微风吹过)衣袖间感受到一股凉爽的气息,好像冷冽的冰雪一般
双清亭 凿开苍翠著幽亭,正取澄江一镜平。 嘉木千章垂倒影,支流三道咽寒声。 注释: 双清亭:一座建造在清澈的溪流旁的小亭子。 凿开苍翠著幽亭,正取澄江一镜平。 注释: 凿开:指人工开凿。苍翠:指苍翠的山林。着:立着,站立。幽亭:指风景幽美的小亭子。取:选择。澄江:清澈的江面。镜:比喻。 嘉木千章垂倒影,支流三道咽寒声。 注释: 嘉木:好树。千章:形容树木很多。垂:下垂。倒影:水中的倒影。咽:阻塞
【注释】: 虚亭突兀枕崇冈,玉宇无风秋自凉。 地阔群山争逶迤,天低远树立微茫。 阴晴易辨云霞色,晓夕常吞日月光。 我亦清心官事省,葛巾藜杖得徜徉。 译文: 虚亭突兀枕崇岗,无云的天气下自凉。 广阔的山野群峰竞相蜿蜒,天空低垂远看显得渺茫。 雨后天晴容易分辨云霞的颜色,白日和月色在早晨晚上都能看见。 我也清心寡欲政务不忙,头戴葛布巾身拄藜杖自由自在徜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嘉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