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俱
山居常寂光庵 云何常寂光,遍在一切处。 元本住庵人,无来亦无去。 注释:如何能保持常寂光明?它遍及一切地方。原来住在庵里的人们啊,没有来也不存在去。 赏析:这是一首禅宗诗。全诗通过描绘“常”和“空”的意境,来表达禅者对“无常”“无我”的深刻体悟。前两句是说,如何能保持常寂光明呢?他遍在一切处。后两句是说,原来住在庵里的人们,没有来也没有去,即他们本来就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也没有现在
戏呈叔问 野寺萧条独掩扉,了无才术赴时危。 未成鸿鹄举千里,且比鹪鹩足一枝。 短发望秋如叶落,壮怀因病与年衰。 何时负郭通三径,鸠杖相将醉习池。 注释与赏析: 1. 野寺萧条独掩扉 - 野寺萧条:描述一座位于偏远、无人照料的寺院,给人一种荒凉和孤独的感觉。 - 独掩扉:独自关闭寺庙的大门,可能意味着闭门不出或隐居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及内心的孤独。 2. 了无才术赴时危 -
【注释】 葺:修理,建造。 吴下:今江苏苏州一带。用叶翰林见寄诗韵作:用叶翰林所赋诗的韵律来写这首诗。叶翰林:即叶梦得(1077-1127),字少卿,苏州吴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学士。 “四海”两句:意谓自己没有建庐置宅的本事,只好在东郭、南村一带简陋地营筑房屋。“故营松竹”句:意思是说,自己本想建一个像柏马一样高大的住宅,但因囊中无钱,只得将松木竹子等材料全部卖掉。“计出”两句
《和王给事易简殿试举人五首 试进士》赏析 程俱的《和王给事易简殿试举人五首 试进士》,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宋代诗作。这首诗通过对举人的形象描述和对皇明的赞颂,展现出了诗人对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翻译、注释及赏析。 第一句“切云冠弁拱长生,匝地英髦集紫清”描述了举人的服饰和他们汇聚在紫禁城的景象。切云冠是古代的一种冠帽,象征高洁;弁,即帽子,也称为獬豸冠
【注释】 丁巳: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携酒要叔问:携来的美酒想请叔问一起饮。登通道门楼:登上通道门楼,即登高远望。江彦文:即江于庭,字彦文,号雪坡,江西临川人。玉友:即白玉友,字子真,号雪坡。适至:正好来到。因用己未岁吴下九日诗韵作:就以自己已故的友人王十同在嘉定十六年(1223)所写的《九日登通道门楼》诗中的韵脚来写。己未岁: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
射策兼收燕颔生,不须文檄似常清。 惊弦戎虏从容下,聚米山川指顾明。 岂但执戈堪武卫,还因舞羽继仁声。 汾阳千古知无匹,怪底麾旌不浪更。 注释: 1. 射策兼收燕颔生,不须文檄似常清:通过射策来选拔人才,可以同时得到有勇力和谋略的人。这里比喻选拔的人才全面而广泛。 2. 惊弦戎虏从容下,聚米山川指顾明:形容战场上的将领指挥若定,从容镇定地指挥战斗,即使是微小的地形变化也了如指掌。 3.
【注释】 中台退食:指中书省退朝后,在中台休息。每逡巡:常常,经常。重华,指尧舜时的政治清明。浮因:浮沉的机缘。岂但:不但。才术:才能和技艺。闺籍:指妇女的居处。万顷烟波:一作“万顷风涛”。掷幽寻:指远遁。旧游:指过去的友人。回首成春梦:指过去的人已化为春梦。太息凭谁写寸心:凭谁诉说自己的心事。太息: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种追慕之情的表达。诗的前四句是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负疴今日四周年,药裹关心雪满颠。 “负疴”指疾病缠身,“药裹”指包裹着药物的包裹。“关心”表示关怀。“雪满颠”形容药物中的药材像雪一样洁白,覆盖了整个药包。 译文:今天已经生病四年,药物包裹着关心,药里的药材如雪般白。 - 坐失分阴嗟倏忽,行扶跬步苦跰𨇤。 “坐失”指坐着等待。“分阴”指时间。“嗟倏忽”表示感叹时间的流逝
【注释】 长啸:放声长呼。西风:秋风。一散襟:把衣襟敞开。重阴:浓云密布的阴天。疏影:稀疏的树影。笠泽: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是太湖的支流。秋容:指秋天的景色。玄池:名池,在今安徽寿县西南。竹种:竹子种下的地方。松蹊:松树下的小径。扫云:扫去云雾。晚步:傍晚时步行。松蹊随鹤:松树下的小路,随着鹤的踪迹。旧游:过去游览过的地方。回首:回忆往事。春梦:春天的梦。太息:叹息。凭谁写寸心
注释: 兀坐空哦服九华,衰颓深觉负黄花。 但令无事长相见,敢叹百年生有涯。 雉堞晓登千嶂抱,縠波秋净一溪斜。 归来更展新诗卷,醉墨淋漓似老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戊午年(公元1088年)九月重游城楼,再次登上城楼时所作。诗人以“兀坐”和“空哦”描绘自己独自面对城楼的孤独感;以“服九华”和“衰颓”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衰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