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注释】 朝阳赞:赞美早晨的太阳。浑仑:指日。 摘不断,穿不透:形容太阳的光辉灿烂、光芒万丈,无法用任何方法将它摘取下来,也无法穿透它。 宽作程:指太阳的运行速度极快,一眨眼的时间就能完成一次行程。 急着手:形容太阳的光芒刺眼耀眼,使人来不及躲避。 破:比喻时间的流逝。 浑崙:指早晨的太阳。 当阳拈出:指在阳光下采摘花朵。 谁知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 赏析:
五祖荷锄赞 江上青山未老,钁头边事犹在。 若能慎初护末,未到两重纳败。 【注释】 荷:扛,托。锄:农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五祖颂》中的第一首,全诗四句,以“荷锄”比喻禅宗的传道方式。第一句“江上青山”,写山之永恒;第二句“钁头边事”,写佛家修行的艰辛;第三句“若”字提出问题:“如果能谨慎地对待修行的初期、末期”,就能避免失败,即“未到两重纳败”;第四句则进一步阐述这一道理
送东山源和尚归闽 寻思六十蒿枝拂,如何再得一顿吃。 此是临济住后时,黄檗棒头痛的的。 寻思昔日曾行脚,未离南方已先错。 此是天平住后时,西院清风顿销铄。 此时人是彼时人,去时路是来时路。 老源胸中只自知,却道古人恰相似。 二月江湖春水生,拈得乌藤先我行。 得大愚力黄檗力,且听住后真消息。 注释: 1. 寻思六十蒿枝拂,如何再得一顿吃:意为思考着六十年的修行,何时能再得到一顿饱食
诗句 1. 不即此座,成等正觉 注释:不接近这座佛像,也可以证悟成佛。强调了内心的修行与外在形式的无关性。 2. 不离此座,成等正觉 注释:不离开这座佛像,也能达到成佛的境界。表达了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内心修行达到觉悟。 3. 入雪山,悟明星 注释:像进入雪山般深入修行,通过明察秋毫般的洞察能力,悟出了真理。 4. 知之者必谓以慈示人 注释:知道的人会认为佛陀用慈爱来教导众生
【注释】 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古印度人,以“菩萨”自称。 机:佛教语,指一切众生的生死轮回。不可触:不可以触及。 病:比喻烦恼、苦难等。不病时:没有烦恼、苦难的时候。 说黄道黑: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有时正话反说。 引蔓牵枝:喻指说话或写作时,往往牵扯出许多枝节问题。 要见:希望看到。 【赏析】 《维摩诘经》,又称《维摩诘经难》、《维摩诘经答难》。是大乘佛教般若经之代表之一
诗句释义: - 水石上相赞 其一:“水石”指自然界中的石头或水体,如流水、石头等。这里强调的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处。“相赞”表示互相赞美,相互欣赏。这里的“一”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景致或者情感体验。 - 明月下,磐石上:在月光照耀下,磐石(坚硬的石头)显得更加静谧和美丽。“明月”常常象征着宁静、清澈和高洁。 - 以心中眼,观身外相:用内心的观察来看待外在的现象
师子国相赞 在十方国土中,有应身的佛祖。 春花盛开,明月映照,都是佛祖所化。 要令当处不留情,好看翻身狮子子。 注释: 1. 师子国:佛教传说中的一个地名,位于印度,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在这里,师子指的是狮子。 2. 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北方等所有方向。 3. 应身:即现世化身,指佛陀在不同众生中的显现形态。 4. 春花:春天里盛开的各种花朵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鉴”、“赞”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答案】 风号万籁。随流入流,无在不在。百千三昧一毫头,贵价精神贱价卖
【注释】 1. 鱼篮相赞:用渔篮来赞美。2. 萧萧:风声。3. 钩头意:捕鱼的意思。4. 领取:领悟。5. 不在:不在里面。6. 赏析:此诗写一位年老的渔民,在秋风中摇着鱼篮,全身都沾满泥水,而他的收获却并不丰富。他感慨万分地吟咏道:“何人领取钩头意,明明不在鱼篮里
注释: 椽烛炉香夏九旬,二千年事向谁论。 人家十万春风里,尽是灵山会上人。 化楞严会香烛 其一 第一句“椽烛炉香夏九旬”,椽烛指的是古代的木制灯笼,用于照明;炉香指燃烧的香料,用于熏香;夏九旬指的是夏天的九十天。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这九十天的夏天里,人们点燃了香烛,照亮了夜晚的黑暗,也熏香了周围的空气。 第二句“二千年事向谁论”,二千年是指从古至今的时间长度,向谁说?向谁去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