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注释】 血书心经为圆相赞:指以血书写的心法经文,是为了圆满地赞颂佛的形象。 色何从眼,声不到耳:指色和声都是虚幻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 尔:你。 乎:同“呼”。 圈:这里指佛教中的六道轮回。 【赏析】 以问答的形式,说明佛法是超越世俗境界的。首句说“血书心经”是为圆满地赞颂佛的形象。第二、三两句写色、声都是虚幻的,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第四、五两句进一步说,这些色和声都不是真实的东西
【注释】 蒸笼:指蒸馒头的器具,用竹条编织而成。有来由:比喻有原因、理由。 直得变生为熟去:直得就是能够,直得变生为熟去就是说经过蒸煮,才能从生变成熟。 方知胡饼是馒头:方得变生为熟去,才知道胡饼其实就是馒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的一个细节——蒸笼。通过这个细节,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重重叠叠有来由”,描述了蒸笼的形状和结构
【注释】 出山:指出仕。相赞:辅佐。逾重城:越过重重的城墙(喻指仕途的艰险)。何事:为什么。悟明星:明知道是虚妄不实之事,却还要去追求它。自欺谩:自我欺骗,欺骗别人。试问:试探着问。入山:隐居山林,即退隐。含元殿:唐大明宫正门名,位于长安城东北隅。犹觅长安:还想着回到长安。长安:古都名,这里代指京城。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后写的一首感时伤世之作。首联写诗人退居山林,仍想入世干一番事业
【注释】 灵照:即灵照禅师(765—831)。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弟子,住湖北黄梅破额寺。卖笊篱:卖菜篮子。长长:竹篾细而长。摝篱:竹篾编成的篱笆。爷:父亲。轻如毫末重山岳:比喻竹篾的纤细。十字街头:形容繁忙热闹的市场。卖与谁:指卖给哪个人。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竹篮的诗。作者通过竹篮这一普通物品,抒发了他对人生坎坷不平、世态炎凉的感受。全诗构思新颖巧妙、立意高超独特。 首句“手把长长竹摝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最后分析概括诗人的观点态度以及表达的效果等。本题要求对诗歌逐句释义,然后给出翻译,最后进行赏析。 1.注意“故居”“亭前”等关键字词的提示意义
【注释】 化楞严会香烛 其二:在佛教中,“楞严”是经文名,“香烛”是指供品。 玉磬轻敲紫篆清,金莲花绽烛荧荧。从教一百二十日,散作满天星斗明。 玉磬(jīnɡ):玉制的磬,敲击可以发出悦耳的乐音。紫篆:指佛经中的梵字。 金莲花:佛教中用来比喻菩萨的花朵,这里泛指佛像。 从教一百二十日:意思是说佛经要念诵一百二十天,才能得到真谛。 【赏析】 此诗写佛事活动。首句“玉磬轻敲紫篆清”,点出时间、地点
【注释】 达磨赞: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之一。梁王:指唐玄宗李隆基。突出全机:指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为唐玄宗表演了七十二变。赚神光错礼三拜:骗过神光(即神秀),使他三次下拜,表现了他的武功。熊耳:指嵩山,因为这里有个熊耳山。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西北。月照嵩山云:月亮照在嵩山上,形成一片白云,好像在天上飘着,非常美丽。填沟塞壑:指把深沟填平,把高坡垒起,使道路畅通无阻。会:懂得,明白。 【赏析】
函匮 脱体分明类异常,自然函盖却相当。 衲僧骨董多狼藉,收拾都归一处藏。 注释: 1. 脱体分明类异常:形容事物脱离了原来的形体,显得非常奇特。 2. 自然函盖却相当:意思是说,虽然函的外形像盖,但它的内里和盖子却并不相等。 3. 衲僧骨董多狼藉:形容寺庙里的和尚们常常在佛像、经文、法器等物品上留下各种痕迹,显得杂乱无章。 4. 收拾都归一处藏:指将这些东西整理好,放在一个固定的地点。 赏析:
【注释】 1. 门钩:门上用以固定插销的金属环,也指门。 2. 关棙子:锁上门闩的铁条。 3. 千门万户:指很多家庭。 4. 赏析: 这首诗通过“门钩”这一事物,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看法。诗人认为,人生就像这门钩一样,需要经历曲折才能达到目的地。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的深深感叹
在欣赏宋代诗僧释心月创作的《达磨赞》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其深邃而含蓄的诗意。诗句“趁得江头航折苇,听教后面风波起”,字面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船只在江面上航行,趁着风势折断船边的芦苇。然而,随着后续的诗句,这平静的海面似乎被掀起了波澜,预示着接下来的风波即将来临。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它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不逆潮流的生活态度,即在面对未知和变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