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注释】 偈颂十八首 其十一:此诗为雪窦禅师在杭州灵隐寺所作的一首偈颂。 雪峰据令而行,者僧分疏不下。 雪峰据令而行:雪窦禅师认为,“雪峰据令”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教诲。 者僧分疏不下:者僧即指当时灵隐寺的和尚们,他们对此偈的解释不能超越佛祖的教义。 雪窦不曾与人葛藤:雪窦禅师说,自己从来不与人纠缠不清。 径山道得也得也:径山和尚能够领悟到雪窦禅师的真意。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禅宗公案的诗
注释:和顺之气弥漫九重天域,新阳从日边归来。龙峰之巅恩情深厚,先让花朵从铁树开放。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诗作《偈颂十八首》中的第九首。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和顺之气、新阳、龙峰之巅以及先放花从铁树开的赞美之情。其中“和气祥光霭九垓”一句,描绘了和顺之气弥漫九重天域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龙峰高处君恩重”,则表达了对龙峰之巅恩情深厚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敬仰
注释与赏析: 大小黄面瞿昙老,了了了时何曾了。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大小黄面(即大黄和小黄)的瞿县老人(即瞿昙摩诃衍,梵文名瞿昙般若多帝舍,意译为瞿昙氏),他清清楚楚地知道,时间在流逝着,但自己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迷茫或困惑。 因忆明星出现时,夜来霜重知多少。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回忆起当星星出现的时候,我知道夜晚的气温已经降下来了,而霜也已经结得厚厚的一层。这里的“明星”可能是指月亮或星光
【注释】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百四十一:指佛教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等一类的偈颂。偈颂是佛经的一种特殊文体,即韵文和散文结合,以韵文为主的文体形式,用韵文来表达佛教思想或宣传教义。 天寒人寒,风动幡动:冬天天气寒冷,风吹动旗帜也在摇荡。 与么与么,大难大难:你这样认为吗?这样认为就太麻烦了! 一二三四五,放待冷来看:就像一二三四五那样数,要等到冬天来临的时候才去看。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捻着聚集放开,放开捻着聚集。 黄面瞿昙,没有回避之处。 注释: 1. 拈聚放开:意思是把捻聚的东西放下来,比喻放下心中的顾虑。 2. 放开捻聚:意思是把捻聚的东西拿起来,比喻抓住机会。 3. 黄面瞿昙:佛教语,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中的重要人物,也指佛。 4. 无回避处: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逃避的地方,表示没有任何困难或阻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
偈颂十八首 其五 解释: 1. 挂域中日月,立方外乾坤。 注释:挂指的是悬挂,域指的是范围或领域,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立方指的是立体空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太阳和月亮都挂在这个领域内,而这个领域之外的空间就是乾坤,即宇宙。 2. 从至尊至贵中得来,向无欲无依中流出。 注释:至尊和贵指的是最高级别的尊贵和高贵,这是从至尊至贵中得来。向是朝向,无欲无依指的是没有欲望和依赖
诗句“法王法令,头正尾正”意味着佛法的法则和执行是端正无误的。 这句诗强调了佛法的法则和执行的重要性。在佛教中,“法王”指的是佛陀及其教义,而“法令”则比喻为佛法中的戒律与教规。这里的“头正尾正”可以理解为这些法则与教规的制定和实行都是正确无误的,没有偏离佛法的初衷和本质。这种表述反映了佛教对于教义准确性的高度重视
注释:一是指多种,二是指无两般。花本是鲜艳的,虎体本来有斑纹的。 赏析:这是一首描述花和虎的诗句。诗人以花比喻人,以虎比喻自己,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注释:我像水流一样随波逐流,遇到道路就停下来,这和世俗之人的升降处所相同。 现在脚下的路是前后相连,为我指明了活路。 赏析:诗人用“过径即止”来比喻世俗之辈,指出他们总是停留在自己的狭小范围内,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诗中所说的“只今脚后脚前,通汝活路”,则表明了诗人要突破狭隘的天地,寻找广阔的人生道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美好向往
【注释】 ①龙王:指东海龙王敖广。 ②霖:久下不停的雨,这里指雨。 ③龙宫:指龙王的宫殿。 ④深:深奥,深远。 【赏析】 这首小诗以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烟云缭绕、云雾遮天蔽日、雨点如注的景象。诗人巧妙地将“烟”“雨”与“龙宫”相联系,形象地勾画出了龙宫的宏伟气势。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