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当
【注释】 浩然之生,实匪助长:语出《孟子·尽心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意思是说:我活着,不是要增加什么。 天地之塞,吾体同量:语出《庄子·秋水》:“子独不见夫巨鲸乎? 朝发于苍梧兮, 夕宿于三危. 因河伯而问焉:‘若物之于人也, 充盈虚, 与所处, 皆异类也. 托于鱼腹中, 鳃动欲吞之, 鱼散而惊, 游于北海. 有国渚、赤水、青水、洋水、黄水、汶水、淮水、江水, 滨于碣石
致亭诗 先民有觉,昧兹寡闻。 我其致之,匪学曷敦。 问辨言析,反思其存。 焕若融彻,大明初暾。 注释: 1. 先民有觉:指古代的智者已经觉醒。 2. 昧兹寡闻:意为缺乏知识或见识。 3. 我其致之:我将致力于此。 4. 匪学曷敦:没有学问怎么能够深刻呢? 5. 问辨言析:询问分辨言辞的含义。 6. 反思其存:思考它的意义和存在。 7. 焕若融彻:像融化一样通透明亮。 8. 大明初暾
【注释】卓:卓越、高超。修省斋诗:指《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甫田》,是周朝的一篇乐歌,歌颂了文王对农业的重视。 【赏析】此诗用“修省斋”来比喻周文王的勤劳节俭和不辞辛劳地从事农作,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全诗以“有卓君子”起兴,“励行自修”是中心,“夙夜惕若”,“反躬是求”,反复强调其勤劳节俭,不辞辛劳地从事农作,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全诗四句,每句八字,一韵到底,语言简洁朴实,感情真挚深厚
【注释】修省:修身养性,反省。尤:非常,特别。慎:慎重,谨慎。勇:坚决。绝:断绝。萌:指萌芽。欲:欲望。 【赏析】这首诗是告诫人们,在修身养性、反省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慎重和坚决,才能达到修身养性、反省的目的。 译文: 修身养性的开始,最需要的是慎重。要勇敢地断绝一切欲望,庶几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释义】 咸阳王的子孙,一代接一代。太史为他写诗,以昭示他永远为王。 【赏析】 《咸阳王功德诗》,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扬他的孙子李治而写的。这首诗的大意是:李治的子孙,一代又一代。太史为他写了一首诗,以昭示他永远为王。 李治,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的第三位皇帝,他在武则天掌权时曾一度被软禁在长安宫的南宫之中。公元649年(贞观三年)二月,李治即位。次年(公元650年)四月,武则天正式称帝。李治称帝后
【注释】 性乐堂诗:这是一首赞美自然和人性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天地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人性美好品质的赞扬。 繄(yī):发语词。 厥(jué):他的。 成性:本性。 浩然(hài rán):形容气势磅礴,广大无边。 灵明:聪明、智慧。 洞彻:透彻。 溥博渊泉:指泉水广博而深邃。 万物毕备,众善具全:意思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已经具备了,各种美德也都齐全了。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来分析。“肃尔斋居”,肃,严肃;斋居,指清静的居住环境或斋戒。“永端于初”,永,长远、长久;端,端正、正直;之,代词,的;于,表时间;初,初始、最初。“必有事焉”,必有,表示有某种情况;焉,相当于“是”;有事,指有所事事,即要有所作为。“昭昭圣谟”,昭昭,光明的样子。圣谟,指圣明的谋略。“必”同上,“事”同上
翻译: 在学问的道路上,你们学者们,应当日夜勤奋。 遵循正道,细致入微,这才是真正的扩充和增长。 彰显本性的善良,跟随先贤的智慧。 观察其通达无碍,也能达到心灵的快乐。 注释: 1. 惟尔学者:指你(或你们)这些学者。 2. 夙夜有恪:形容日夜勤勉不懈。 3. 循端致曲:沿着事物的始末发展而深入探究。 4. 实充实扩:真正地充实和扩展自己。 5. 昭兹本善:彰显本性中的美好。 6
【注释】 瞻:看。嘉木:指松柏之类。 太行之阴:即“太行山下”。太行山在今山西省境内。 盘盘:形容树木枝叶茂盛。 侃侃(kǎn kǎn):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松柏直立向上。 素心:纯洁无瑕的心。 【译文】 看那松树柏树,长在太行的北面。 郁郁葱葱的树林,挺拔而直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景,颔、颈、尾三句都是对所咏之物的赞语。“瞻彼嘉木”是说“你看那棵参天大树”
注释:知道勇敢的人,就能积存并充实自己。没有间或微显的,都能积累并归之于己身。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太行山上的松树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追求。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松树生长的特点,后两句抒发诗人的志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