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褧
【注释】 吴越:指浙江省的南部地区,古时为吴国和越国的地盘。经过我亦曾:经过我,也曾经。 仙岩佛洞:仙山岩石和佛寺洞穴。遨游遍:漫游遍。却愧不及:又惭愧自己比不上。行脚僧:即“行者”,佛教僧侣,以步行到处参访、礼拜为常。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名山大川之后,对人生旅途的一种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是说吴越之地,我也曾经游览过;溪流在夜中泛舟,黎明时登上岭头。“吴越”点明地域。“溪流”
宜都朝京亭四首 远近峰峦浓淡姿,微茫洲渚画图披。 新诗似与江山约,恰值幽人兴到时。 注释:远山和近山的轮廓在朦胧中展现出不同的风貌;微茫洲渚如同画家在给画布上描绘的一幅幅山水画。新诗好像与这片江山达成了一个神秘的契约;恰好遇上了一位心情舒畅、兴致盎然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诗的前两句写远景,后两句写近景。诗人登上江陵北门的宜都朝京亭,放眼远望,只见群山连绵起伏,高低错落,重峦叠嶂
以下是对《宜都朝京亭四首》一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九华山耸此山低,一样澄清映翠微。” 译文:九华山的峰巅高耸入云,与下面的山峰形成低矮的对比,两者在清澈的天空下互相映衬。 注释: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西南,主峰海拔1342米,为大别山主峰之一。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九华山与下面低矮山峰的对比美,通过视觉上的高低起伏,展现了山的层次感和深远的景致。 2. 诗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赏析诗句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按照题干的要求,对诗句进行分析,并写出赏析。本题中,第一句中的“猿鹤”“薜萝”等词语是关键词,第二句“清愁”是关键词
注释:窗外的梅花映衬着雪后晴朗的天空,江城的松竹更显得郁郁葱葱。在仕途中游历不易,不如在住所附近另建一座亭子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赏析:本诗是诗人为纪念宜春太守张君房而写的。张君房于唐大中八年(854)至九年(860)任宜春郡守期间,曾大力兴修水利,修建了“四友”亭。此诗即为诗人为其作传,并题赠亭额之作。首句写景,以“照雪晴”“青青”突出了梅花傲然不屈的性格。次句由梅及人,暗指张君房
注释:雁行分散,禅床寂静,我回首人间已经二十年了。 我曾经见到穿着黑色衣服的僧人站立在庭院中央,现在不堪看到这些让我伤心的事情只能独自抚卷而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逝去的友情和生命的感慨。首句写寺院清寂,雁声嘹亮;次句写诗人回忆往昔与僧人的交往;三句说僧人已不在人世;末句说诗人睹物思人,不胜伤感。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之情
注释: 越中海景和山色交相辉映,更加增添了招提寺的绚丽色彩。 珍重道人(指诗人自己)多有雅致,尽收清气入诗囊。 赏析: 《赠僧别传》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杭州西湖灵隐寺的僧人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前二句写山光海影,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并暗含了诗人对灵隐寺环境的赞美;三、四句点明题旨,即赞僧人,又抒己怀,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全诗语言平易浅近,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韵
【注释】宜都:即湖北省宜都市,位于长江北岸。朝京亭:在宜都县城西长江边,是登高远眺的好地方。四首:指此诗共四首。清江水:指长江。浊江:指沮水,发源于湖北西部的大巴山,流经宜昌市。秋月:泛指秋天的月光。燕尾洲:在今湖北宜都县境内,因形似燕尾而得名。 【赏析】《宜都朝京亭四首》为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四首。此诗前二句写宜都朝京亭一带的自然景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商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每句话: 第一句“城南筑水息波涛”,描述了城南筑水的情景,这里的“筑水”可能是指修建水利工程,使得河水平静下来,不再掀起波澜。这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第二句“城里青帘间树梢”,描绘了城内外的景象。城里的建筑以青色为帘,树木生长在建筑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注释】: 谷城县斋留题:谷城县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乡,他的诗集中有多处描写故乡风物的作品。方沼移栽:方沼,即方形的池沼,这里代指池塘,比喻清雅的居所。菡萏(hàn dàn)茄:荷花的别称。曲台培植:曲台,有曲折的台榭之意,这里指种植牡丹花的地方。小山丛桂多清致:小山,指小而高的山丘;丛桂,指丛生的桂树。清致,意态清新,品格高雅。河阳一县花:河阳,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南,唐代以盛产牡丹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