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汝猷
注释: 1. 舟次维扬偶成三首:指在扬州停船时偶然写成的三首诗。维扬,古地名,今江苏扬州市。 2. 雨昏云暗暮钟沈:雨下得很大,天色昏沉,远处传来了暮钟的声音,显得深沉而遥远。 3. 绛蜡频烧夜渐深:蜡烛燃烧的频率加快,夜色渐渐变深。 4. 敧枕几回思稳睡:我几次侧身躺着,想着能安稳地睡上一觉。 5. 数声新雁引乡心:耳边传来了几声新来的雁叫声,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分析概括出要求,如本题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最后根据题干分析概括出要求,如本题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
注释: 将至都门安平,早春时节雨后大地已干。旭日初升,晴空万里。虽然离都城还有遥远的路途,但那五云深处的蓬莱仙境就在咫尺之间。 译文: 将到都门安平的时候,早春时节雨后的大地已经干透。旭日照出万道霞光,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虽然离都城还有遥远的路程,但那五云深处的蓬莱仙境就在眼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色的诗。首句“将抵都门安平早发作”表达了诗人即将抵达都门安平的兴奋之情
【注释】 维扬:古郡名,今安徽扬州市。 孤舟:指停泊的小舟。 篷窗:船蓬上的窗户。 春社:春祭土神和农业之神。 飞燕:传说中赵飞燕的代称。 朱楼:朱红色的楼阁。 赏析: 《满城风雨泊孤舟》——满城风雨泊孤舟,一枕篷窗动旅愁。 前两句写自己泊舟维扬时的所见所感。“满城”二句,诗人把风雨比作水,舟比作浮萍,说在维扬城内外都下起了大雨,自己泊舟在江中孤帆之上,被风浪颠簸,睡梦中被风雨惊醒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沉思兀坐午窗晴:描述诗人在中午阳光明媚的时候,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 2. 静里披吟思倍精:暗示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更加深入和专注。 3. 惟有两三枝上鸟:描绘了只有一两树枝头的鸟儿在鸣叫,增添了一丝生机。 4. 时来啼伴读书声:表示有时小鸟的叫声伴随着读书的声音,使读书环境更加和谐宜人。 5. 译文:在中午阳光明媚的书房中沉思,思考更加专注
【注释】 梁溪:即扬州,在今江苏省。署斋:书房。杂咏:即随感而作的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书房中欣赏春天美景并抒发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全篇以春光为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家园的无限热爱,也流露出他因远离家园而倍感孤独的心情。 前两句写景。“草舒”是说草地又绿了,“柳抽芽”是指柳树开始发芽长叶。两句合起来,既写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变化
几夕吹嘘暖润泥,瀛洲草绿长应齐。 杏花等是怀人思,争羡春风骋马蹄。注释:几夜的微风把泥土吹得暖和润湿了,瀛洲岛上的草木也随着变得绿油油的。就像人们思念亲人时的心情一样,春天里,花儿们争相开放,好像在争着要向春风展示自己的美丽。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几夕吹嘘暖润泥”,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春雨的气息给大地带来的温暖和滋润
注释: 1. 客中四度月团圞,半倚篷窗半据鞍。 释义:在客居他乡的生活中,我已经度过了四次圆月的时光,有时靠在篷窗前凝望着月亮,有时则躺在鞍上欣赏着明月。 2. 料得深闺今夜思,计程应说到长安。 释义:我想,今夜深闺中的那位女子必定在思念着我,而我此刻的行程应该已经到达了长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与闺中女子相思之情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客居他乡的生活中度过的四次圆月时光
【注释】 芸窗:指藏书的书室。廿载:二十年。苦埋头:勤于攻读,刻苦钻研。好待:希望。报章:指诗的发表。秋有约:秋天相聚。双星:指牵牛织女。 【赏析】 “芸窗廿载苦埋头,才喜今朝得壮游。”是说埋头苦读二十年,今天才得大展宏图。 “好待报章秋有约,双星良会拜牵牛。”意思是说盼望诗篇在秋天得到发表,与天上的牵牛、织女相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埋头苦读多年,终于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题孙念贻丛桂留人图》。下面逐句解释诗句: 1. 仙根月窟记前因:这里指的是桂花树的根部生长于月宫之中,有着神话般的背景。"仙根"暗示着这棵树非凡的出身,而"月窟"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宫所在之地,象征着高远和神秘。"记前因"则意味着这种神秘的出身可能预示着未来的美好或不幸。 2. 怅望天涯香满轮:这里的"怅望"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