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览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看对意境、情感等的把握。 “登令武山绝顶望嵩岳”,写诗人登上了令武山的山顶,向远方望去。这一句中,“绝顶”二字点明位置,“望”字表明了诗人的动作,“嵩岳”指代泰山。
登令武山绝顶望嵩岳 天半龙门峡,云间启母祠。 遥岑何窈窕,残照与参差。 鬓发风尘早,烟霞日月迟。 当今思将相,申甫降何时。 注释: 1. 《登令武山绝顶望嵩岳》是清代诗人张远览所写的一首诗,通过描述登上令武山绝顶后对嵩岳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荦确通微径”意为崎岖不平的小路,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描绘了登顶之路的艰难险阻。 3.
诗句注释 - 抱影成独吟:独自抱着影子,仿佛在自言自语。 - 白日忽已暮:忽然觉得天色已晚。 - 归鸟羽翘翘:归巢的鸟儿,翅膀上的羽毛好像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 三匝绕庭树:绕着院落里的树木转了三圈。 - 自别同心人:自从与爱人分离后。 - 十载艰良晤:十年间艰难相见。 - 岂无新相知:难道没有新的相识吗? - 怀此平生故:怀念的是与这个人共有的往事。 - 相去日已遥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武九罢博山却寄”是第一句,意思是说:“武九被罢官后回到博山。”武九即李德裕,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因党争被贬为太子少傅分司。武九被罢官后回乡闲居,在友人家暂住。他写诗给朋友。“藉甚”是敬辞,表示对对方十分敬重
注释:船经过白龙崖,石笋直插千丈。石气凝结成一条龙,高高盘卧在无古今的高处。它为何不下雨?却长久地依恋着青山的岑寂。我无法登高望远,只能听到金玉般的音韵。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游历名山胜水时所写。白龙崖是一处有名的景致,这里描写了它的奇观,以及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舟过白龙崖,石笋插千寻。 石气郁为龙,高卧无古今。 如何不作雨,长恋青山岑。 高望不可即,迟尔金玉音。
荦确通微径,高崖势欲骞。 晴云开二室,秋色满中原。 烟暝千林接,风回万壑奔。 便思骑鸾鹤,西去看昆仑。
藉甚博山令,音书远易乖。 闻君挂吏议,长揖归茅斋。 岁有耕何获,官清罢亦佳。 余思投刺去,指日渡清淮。
张远览,字伟瞻,号桐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在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张远览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张远览生于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仁宗嘉庆八年(1803年),享年七十七岁。他是河南西华人,幼孤力学,读书日记诵数千言。尽管早年丧父,但张远览并未放弃学习,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博学之士。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在教谕职位上担任过黎平通判,并有《初存》
张远览,字伟瞻,号桐冈,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在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张远览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张远览生于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仁宗嘉庆八年(1803年),享年七十七岁。他是河南西华人,幼孤力学,读书日记诵数千言。尽管早年丧父,但张远览并未放弃学习,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博学之士。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在教谕职位上担任过黎平通判,并有《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