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确通微径,高崖势欲骞。
晴云开二室,秋色满中原。
烟暝千林接,风回万壑奔。
便思骑鸾鹤,西去看昆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看对意境、情感等的把握。

“登令武山绝顶望嵩岳”,写诗人登上了令武山的山顶,向远方望去。这一句中,“绝顶”二字点明位置,“望”字表明了诗人的动作,“嵩岳”指代泰山。

“荦确通微径,高崖势欲骞。”意思是说,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之上,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它似乎随时都会冲破云霄飞腾而起。“荦确”指高低不平,“微径”指小路。“高崖”指高峻的山崖,“骞”指高飞的样子。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崖比喻为将要冲破云雾展翅飞腾的鸟。这两句是写景,写出了山势之高峻。

“晴云开二室,秋色满中原。”意思是说,晴朗的蓝天上,两朵白云悠悠地飘动着,秋天的景色已经布满了中原的大地。“二室”指两座山峰,“晴云”指晴朗的天空。这两句是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

“烟暝千林接,风回万壑奔。”意思是说,黄昏时分,千万林木在雾气笼罩之下若隐若现,万壑里回荡着阵阵狂风呼啸的声音。“暝”指傍晚。“暝”在这里作动词用,表示天暗下来的意思。“接”指连接。“暝”的意思是昏暗。这两句是写景,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画面。

“便思骑鸾鹤,西去看昆仑。”意思是说,想到这些,我真想骑上仙鹤去观赏那雄伟壮丽的华山(昆仑)。“骑鸾鹤”是神话传说,即骑龙而飞。“西去”指前往华山。

这首诗前四句写登山时所见的山势陡峭,高耸入云;后四句写登临高处后所感的景色壮阔、气势非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答案】

登令武山绝顶望嵩岳

荦确通微径,高崖势欲骞。

晴云开二室,秋色满中原。

烟暝千林接,风回万壑奔。

便思骑鸾鹤,西去看昆仑。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涣登令武山时所作的诗。王之涣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曾到过河西、陇右一带,目睹了战乱带来的荒凉景象。他的诗歌多写于开元、天宝年间。

全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开头三句)从“登令武山绝顶望嵩岳”写起,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并点明此行的目的。首句点出山名,次句点明了登临的地点。第三句以“绝顶”二字点明位置,表明作者要远眺。“望”字表明了诗人的动作。“嵩岳”指泰山,是我国五岳之一,也是天下第一山。这一层是写景,写出了山势之高峻。

第二层(中间六句)写山中景象。“荦确通微径”,意思是说,在崎岖险峻的山上,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它几乎与天空相接,随时都像要冲开云雾展翅飞向高空似的。“高崖”指高大险峻的山崖,“势欲骞”指将要冲破云霄飞腾的样子,表现了山崖的高峻和雄健。接着又写到“高崖”上的白云,它们悠闲地漂浮着,仿佛随时都可能冲破云雾展翅飞向高空一样。“晴云”指晴空的云雾,“开”字写出云彩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洁白,“二室”指两座山峰。“秋色满中原”,意思是说,秋天的景色已布满了中原大地。“秋色”指秋季的景色,“满”字说明景色十分丰富、美丽。“烟暝千林接”,意思是说,黄昏时分,千万林木在雾气笼罩之下若隐若现。“暝”指傍晚。“暝”在这里作动词用,表示天暗下来的意思。“接”,连接的意思。这一层主要写山中的景色。

最后三句描写的是山中的景象:傍晚时分,千万林木在雾气笼罩之下若隐若现,万壑里回荡着阵阵狂风呼啸的声音。“便思骑鸾鹤”,意思是说,想到这些,我真想骑上仙鹤去观赏那雄伟壮丽的华山(即昆仑)。“骑鸾鹤”是神话传说,即骑龙而飞。“西去看昆仑”,意思是说,我想骑着仙鹤向西去看看那巍峨壮丽的华山(即昆仑)。“西去”指前往华山。这里的西指的是华山所在的地方。这两句是写意,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