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湄
向夕生西风,一雨洗残暑。 注释:黄昏时分,西风吹起,带来丝丝凉意。一场雨后,炎热消散,秋意渐浓。 译文:黄昏时分,西风吹拂着大地,带来丝丝凉意。一场雨水之后,炎热被带走,秋天的气息愈发浓烈。 赏析:首句“向夕生西风”,描绘了傍晚时分,西风吹起的景象。这里的“向夕”,意味着傍晚时分,而“生西风”则表达了西风的力度和速度。紧接着,“一雨洗残暑”描绘了雨水带来的清凉和夏日的炎热被洗净的情景
秋雨吟 秋雨淫淫不可止,阶前积潦产蛙子。 注释:秋雨连绵不断,无法停止,阶前的积水中孕育着蛙儿。 海声吼入乡梦中,错认钱唐夜潮起。 注释:海浪的声音仿佛在梦中吼叫,我竟然误以为是钱塘江夜晚的潮水涌动。 土花延碧上我床,萤飞深竹寒无光。 注释:泥土上的花蔓延开,如碧玉一般铺陈在我的床上;萤火虫飞舞于深邃的竹林之中,夜色如此寒冷以至于失去了光亮。 风生葛衣旅鬓白,漏鼓不鸣凄永夕。
【注释】 海风刁骚:指海风呼啸,夹杂着腥味。 西日暝:傍晚时分。 爆竹满城:城里到处放爆竹。 云上天:飘到天上。 云车飙马:指云和风。 胶牙饧果臈尾酎:指用麦芽糖、黄酒等祭拜灶神的供品。 饮食媚神术不售:用饮食来讨好神灵是无效的。 听卑天耳聪:听卑:低微;聪:灵敏。形容耳朵很灵,能听到细微的声音。 安用黄羊致暴富:为什么要用黄羊来求得暴富? 【赏析】 这首诗写在除夕之夜祭祀灶王的热闹场面
【注释】 ①斐亭:指文同画的亭子。②留得清风动去思:意思是说,我留下的清风会触动你的思绪。③何人呼起文同笔:指的是谁能够挥起文同的画笔?④有斐亭前画卫诗:在有斐亭前画上卫诗。⑤何人:疑问代词,表示疑问的人或事物。⑥卫诗:即卫诗《淇奥》《凯风》等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文同画亭的诗。诗人赞美文同的画亭,并借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画中的景物引起自己对往昔的回忆和感怀。 首句“留得清风动去思”
辛酉1741除夕 庭芳会四时,梅菊欣杂置。 更有小桃萼,天然缀阶砌。 注释:庭院中的花草四季都有,其中以梅花和菊花最为引人注目。而在这之中,还有小小的桃花点缀其中,显得非常自然。 风光与昔殊,兹夕情不异。 海静宵逾长,世远身若弃。 注释:现在的景色与过去相比有所不同,但今晚的情感并没有改变。海面平静,夜晚时间过得很快,世界遥远,我如同被抛弃一般。 吟椒事如何,孤屿守残岁。 灯前儿女樽
秋夕 【注释】 沧波:沧海。催白头:指白发丛生,暗示岁月流逝之快。作客:离家在外的旅人。作客老未惯:长时间在外,生活不习惯。海月:海上的月亮。庭虚曙星粲:庭院空旷,星星点点。五更初:深夜时分。角声:古代军中号角的声音。孤雁:比喻孤独的人或事物。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里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诗中以沧海、夜月和孤鸿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过往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与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凭谁探取猫花屿,桅木飞腾两亚班。”“猫花屿”是地名,位于今海南岛的琼山市。“两亚”“班”,是古代航海用的计量工具。 【答案】 译文:浩瀚乾坤不见山,水晶圆域览周环。凭谁探取猫花屿,桅木飞腾两亚班。注释:“猫花屿”是地名,在今海南岛的琼山市。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夸张的手法
【注释】 疏林一碧:稀疏的树林呈现出一片碧绿。 水竹居:水中的竹林。 指点:指指点点地回忆。 昔年寻梦处:过去寻找梦境的地方。 秋风蝴蝶自蘧蘧:秋风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蘧蘧(qú qú):形容轻飘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景,诗人以疏林、清渠和水竹构成一幅幽静的自然风景图;颔联写人,以自己之“物外”和古人之“寻梦处”,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情趣
【注释】 气候:气候变化。 少寒多燠(ài)不霜天,木叶长青花久妍(yán)。 气候:指天气,温度变化。 真个(的确)四时皆似夏,荷花渡腊菊迎年。 译文: 冬天的气候少寒冷,多温暖,没有霜冻的日子,树叶长青,花儿艳丽。 确实每个季节都像夏天,荷花度过寒冬,菊花迎接新年。 赏析: 此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气候的喜爱。全诗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之感
【注释】 1、三十六屿:指澎湖列岛,有36个岛屿。 2、排衙:旧时文武官员上朝时,排列成行列,以示严肃。 3、渔舍:渔人的房屋。 4、烟火:炊烟,引申为家。 5、塞里:指内地,即大陆。 6、海客:海边的游客。 7、槎(chá):木筏或者竹筏,泛指船只。 【译文】 三十六座小岛排列得像朝廷仪仗,渔船点缀着点点烟火。 大陆与海洋气候迥异,别让海上的客人迷失了方向。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