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湄
【注释】 1、三十六屿:指澎湖列岛,有36个岛屿。 2、排衙:旧时文武官员上朝时,排列成行列,以示严肃。 3、渔舍:渔人的房屋。 4、烟火:炊烟,引申为家。 5、塞里:指内地,即大陆。 6、海客:海边的游客。 7、槎(chá):木筏或者竹筏,泛指船只。 【译文】 三十六座小岛排列得像朝廷仪仗,渔船点缀着点点烟火。 大陆与海洋气候迥异,别让海上的客人迷失了方向。 【赏析】
《中秋》 碧天云净水烟微,砧杵无声一镜飞。 画饼香中人尽醉,嫦娥亲自夺元归。 注释: 碧天:指天空湛蓝如碧玉。水烟:指水汽蒸腾而上,化作轻烟弥漫在空中。微:轻轻飘动。砧杵(zhen zhù):古代妇女用杵击物声来打更报时或捣衣。一镜飞:像镜子一样在天空中飘飞。画饼:指月亮。画饼香:比喻月光的明亮。人尽醉:人们都陶醉了。嫦娥:传说中月宫中的仙女,也称为“姮娥”。亲自夺元归:嫦娥偷吃了仙丹,奔月而去
牛车 短辕高箱服两头,两牛牵引力更足。柴车挽运健于舟。 五更残月梦初醒,角韵呜呜生客愁。 注释: 1. 短靷:指短而高的车厢。靷,一种古代的车轮形状。 2. 高箱服两头:指的是牛车的车厢设计,一头较高,另一头较低,中间留有空间,方便装载货物或乘客。 3. 两牛牵引力更足:指的是两头牛拉动牛车,力量更加充足。 4. 柴车挽运健于舟:形容柴车的力量强大,能够轻松地将货物或乘客运送到目的地。 5.
注释: 睚眦小忿久难忘,牙角频争雀鼠伤。 小小的争执和怨恨久久不能忘怀,牙齿和角频频地争斗伤害了彼此。 一抹腮红还旧好,解纷惟有送槟榔。 一抹胭脂妆点的脸依然美好,解决纷争最好的办法就是送上槟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之间争吵不休,最后通过一方送槟榔化解矛盾的小诗。诗中描述了双方在小事上的争斗伤害了对方,但在最后,一方为了化解矛盾,选择用槟榔作为礼物,以此来表达歉意和和解的意愿
诗句释义 1 乌衣渐易裸人风:“乌衣”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服饰,即黑色或深色调的服装,这里可能指的是贵族或权贵阶层。“渐易”表示逐渐变化或变化的过程。“裸人风”暗示了一种从奢华到简朴的变化趋势。 2. 尺布为裈犊鼻同: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普通的布料来制作裤子(裈),和犊鼻(牛鼻子)相同。犊鼻是古代农民常用来保护脚部的工具,此处可能指代普通布料。这表达了一种从奢侈到朴素的生活态度的转变。 3.
诗句释义: 1. 竹溪小寺远尘廛,青壁临流薜荔悬。 - “竹溪小寺”指的是一座位于竹林中的小寺庙,远离尘嚣。 - “青壁”描述的是寺庙的青色墙壁。 - “临流”意味着寺庙靠近水流。 - “薜荔悬”形容墙壁上生长着像垂挂的薜荔这样的藤蔓植物。 2. 高望美人何处所,漫凭东海说西天。 - “高望”可能是指从高处远望,也可能是指眺望远方的人或物。 - “美人”这里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女或者某个特别的人
注释: 赤嵌城:赤嵌城堡,是荷兰人在台湾的最早据点。 巍楼遥望屹西东,月户云窗结搆工。 巍峨的城堡在远方眺望时屹立东西两侧,月亮门和云窗设计巧妙,结构精细。 极目晚天环海市,倚阑谁忆荷兰宫。 放眼望去,夜晚的天空仿佛环绕着一个海市蜃楼,倚靠在栏杆上谁会思念荷兰的宫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赤嵌城的诗。诗人以“巍楼”、“月户”等词描绘了赤嵌城的建筑特色,展现了其宏伟壮观的景象。同时
我们来逐句分析并注释这首诗: 1. 赘婿:指娶了别人的妻室的人。在中国古代,这种现象被称为“赘婿”,即被他人(通常是女方家庭)收养的儿子。 2. 瓜瓞移根自剪劖:比喻子孙后代延续不断,就像瓜蔓一样从根部生长出来,不需要剪断。这里的“剪劖”是比喻,意味着子孙繁衍如同自然生长一般。 3. 家家秦赘俗同谙:意思是每个家庭都养有赘婿(或称为“外室”),这个习俗在各地都一样。 4. 再传尽使孙忘祖
注释:莲池潭:指的是莲花池塘。莲瓣芹丝一气香,天然泮水绕宫墙:形容莲花和芹菜散发出的香气,如同天上的彩虹一般美丽。林端不许飞鸮集,山势高骞拱凤皇:形容树木的尖端不让飞鸟栖息,山峰挺拔如同凤凰展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首句“莲池潭”点明地点是莲花池塘,以莲池为景;次句写莲瓣芹丝,形容莲花和芹菜的香气四溢,如同天上的彩虹一般美丽;第三句“林端不许飞鸮集,山势高骞拱凤皇”
注释:七夕节,露水重,风也轻,天气凉爽。魁星高高宴饮,人们共饮美酒。在幽静的房间中,还能听到喃喃细语的声音。花果香灯祝祷,愿七娘幸福安康。 赏析:这首诗以七夕节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气氛。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七夕节的场景和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七娘(即织女)的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