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湄
【解析】 海道,即“航海”之道。七更,指深夜1更到3更。针路,指南针所定航程。澎湖,台湾岛南端的海中岛屿。秘本,秘密的书稿。近有无,指书稿是否流传。八面,四方。风生八面,指风向四面八方吹去。往来,指往来频繁,这里指来往于海峡两岸。 【答案】 译文:深夜1更到3更,用指南针确定航程,是去澎湖群岛。秘密书稿的传抄,是否流传至今?未须论道里远近,只须看海上航行的风向。风向四面八方吹去,来往于海峡两岸。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湄,它是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进行注解: 1. 诗的原文及注释: 风头龙尾好衣裾,锦绣偏诸谢不如。若使贾生来此地,未知流涕更何如。 - 译文:凤凰的羽毛和龙的尾巴构成了衣服的上半部分,而锦缎则装饰在下半部分。如果贾谊(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赋文见长)来到这里,我真不知道他会不会因此而流泪。 2. 赏析: - 艺术风格: 这首诗展现了张湄对古代服饰的赞美
注释: 禾间:指田间的禾苗,也代指农田。 流珠炊玉食维艰:指农民在田间劳作,辛勤地种植庄稼,生活艰辛。 终岁勤劬敢务闲:表示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不敢有片刻的休息。 生计只知依稼穑:形容农民的生活只依靠耕种庄稼。 一枝栖息号禾间:比喻农民像一枝鸟儿一样栖息在田野里,生活简朴而充满希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首句“流珠炊玉食维艰”,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艰苦环境
【注释】 定情:指男女间以物相赠来表示相爱。白螺钱(qīn):古代用贝壳做的钱币,这里代指礼物。麻达歌谐(xué):指男女之间以歌声表达情意。礼数捐:指婚礼中的礼仪和仪式。几处社寮清月夜:指几个乡村的小酒馆在月光下。鼻箫(xiāo):一种吹奏乐器,形状像圆锥体,有细长的管腔,一端装有两个铜制的簧片。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月光下的幽会情景。首联写他们定情时的礼物是假借的白螺钱
【注释】 七鲲身:指七只鲲鹏。 鬐翼连翩振地垠:指七只鲲鹏的翅膀振动起来,好像连成一片。 风抟水击势难驯:指风、水相搏,气势浩大,难以驾驭。 鹏图孰是南溟好:意即问:南方大海的景色怎么样? 愿尔长安徙海身:意思是说:希望你到长安后,能迁徙到南海去。 【赏析】 此诗为咏赞七只鲲鹏之辞。诗人以“鹏”自比,表达了自己壮志凌云、向往远大前程的豪情壮志
注释: - 蒙面: 在这首诗中,“蒙面”可能指的是主人公为了某种原因而遮盖自己的面容。这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需要保持低调,或者是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被人看见。具体的原因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 香车碧怀厌纷纭: “香车”指的是华丽的马车,“碧怀”可能是指马车的装饰色彩,这里指马车的颜色是绿色的;“厌纷纭”可能是指厌烦纷乱、嘈杂的环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马车的主人厌倦了纷乱的环境。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然后根据各项的具体要求逐项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①穿耳: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习俗。②贯竹:即穿耳环。取次宽:形容耳环大而宽。③ㄚ角髻:一种头饰。风不定:风吹动的样子,形容风势很大。④翩翲
注释:歌罢后,就改听梵腔了。寺在高高的楼台上眺望,远处的江面烟雾缭绕,傍晚时分传来钟声。吟诗作画的人已经稀少,只有我独自一人,寂寞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白菊盛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海会寺的晚钟声中,听着梵腔和蛮腔,感受到一种孤寒之感。他看到外面的景色已经十分清幽,但却没有其他人陪伴他一起欣赏。他感到孤独和寂寞,只能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白菊盛开。整首诗给人一种宁静、孤寂的感觉
【注释】 澄台:水波平静的湖面。 婆娑:形容树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碧波:深绿色,泛着波纹的水。 天水:天空和水面。 无垠:无边无际。 同一气:同为一股气流。 风帆:指船上的帆。 叶:比喻船帆。 岛:小岛,水中的陆地。 螺:大螺旋形的东西。 【赏析】 此诗是一幅写景画,以静观动,以动衬静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 首句“澄台上下树婆娑”,写诗人登上高台,俯瞰下面的景色
【解析】 本诗题下原注云:“时予方客荆州,故作此诗。”据此可知,诗人此时身处荆门(今湖北宜都)的一家旅店中。“立春夜”是诗的标题,也是全诗的中心。首句写鸡声报晓,次句写自己读书,三句写宴席散去后的感想和回忆,末句写在灯下看书。 “潮鸡齐唱二更初”,二更时分,天刚蒙蒙亮。这时,鸡鸣之声已响彻四野。“潮鸡”即“晨鸡”,古人常以“鸡声”代指报晓之声。这句写报晓之鸡声,说明已是清晨。“齐唱”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