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诗歌的意象,最后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题潘氏高远台:“潘氏”指诗人自己或与自己同姓的人;“高远台”即高高的台子,这里比喻诗人所居之地。 数曲梯阶稍欠宽:几处曲折的台阶稍微窄一些。 略移武步到仙寰
译文 昨夜的风色让人感到清寒,灯火阑珊时,人的情绪也变得寂寞。归路上月光明亮依旧皎洁,今天雪影飘摇乱纷纷扰攘。柳絮真顽皮,让梅花都看不过眼,只能独自坐着不知道时间的变化,内心却充满了快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元夕后的所见所感。首句“夜来风色作清寒”,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风的气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次句“灯火残时人意阑”,则是对这种氛围的具体化表现,灯火已残
【注释】: 和德夫弟韵 —— 为和德夫弟弟作的诗,以韵相和。 偶寻沮溺问年丰 —— 偶然寻找了沮渠蒙逊、沮渠蒙逊(405—433)是十六国时期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后被西秦乞伏炽磐所灭。他们二人都是西秦的大臣,曾劝秦王乞伏炽磐统一西北各族,但未被采纳。后来,沮渠蒙逊投降了东晋,被封为西平郡公。“沮”即“沮渠”,是少数民族的姓氏。“蒙逊”是其字。 负笈肩琴恨不同 —— 背着书箱带着琴而归家
十年足不到承庵,抚事兴思重怆然。 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 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 【注释】 ①承庵:指承天寺,在江西九江市南郊,苏轼曾在此建东坡亭。②怆然:悲伤的样子。③雁行:大雁飞行的阵势。④鱼板:一种古代的测日影工具。⑤本来面目:佛教语,佛家认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皆非真实,只有自性清净如来藏是真实不变的本体,即“本来面目”
【注释】 凫舄搀先伯仲间,迎阳带雨渡天关。:送蒙斋侄宰馀姚,用“凫舄搀先”比喻侄子才气出众,与叔父伯仲相匹;用“迎阳带雨”比喻侄子刚到余姚时,天气尚寒,他不畏艰险,冒着风雨去上任。 向来邑为贪风坏,此去民思善政安。:以前这个县被贪污风气所破坏,现在你去上任,人民渴望你能推行好政策,让这个地方恢复安定繁荣。 三百里同开鲁国,二千石即继壶山。:你将带领民众一起开创一个太平盛世,像治理壶山那样治理国家
【解析】 题干中“格式要求”指“注释+译文+赏析”,即在每句诗后加上注释,最后是整首诗的赏析。解答此类试题,注意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把握诗歌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赠曾敬仲归三衢》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写曾敬仲辞官返乡时的送别情景。“切切蛩吟雨后繁,急催客子整归辕”,意思是蟋蟀在雨后鸣叫得特别急促,催促着我赶快整理好车马准备回家。“临行慷慨有忠告
岁月飘零事转乖,未能凭酒放眉开。 萧萧棠棣悲离黍,寂寞芝兰閟野莱。 生计半随豪气坏,放心犹傍圣经回。 秋来旱势滔滔远,谁念苍生正可哀。 注释: 1. 岁月飘零事转乖:岁月流逝,世事变迁。 2. 未能凭酒放眉开:无法借酒浇愁,无法释怀。 3. 萧萧棠棣悲离黍:棠棣(一种树木)的树叶萧瑟,象征着离别和悲伤。 4. 寂寞芝兰閟野莱:孤独地生活在野外。 5. 生计半随豪气坏:生计艰难
注释: 1. 适庄兄游山:你今天去游玩。适,就是"您"的意思。庄兄,是对朋友的尊称。 2. 谁阁重阴一日晴:谁把厚厚的云层遮挡住,一天后突然放晴。阁,是覆盖的意思。 3. 清游应是惬高情:清凉的游历应当让人心情舒畅。惬,满足、舒服的意思。 4. 遥知雨后山光好:远望就能知道下雨后的山景多么美丽。遥知,远远知道。 5. 但想云边屐齿清:只想象在云的边缘行走,脚下的脚印依然清晰。但,只是。 6.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公元816年(大和10年)所作,当时他任夔州刺史。此诗描写新楼四望景色,抒发作者登高远眺、壮心难已的豪情逸兴。 第一句“步转层楼四望宽,了无一面欠云山”。首句写登上新楼四望之所见,突出楼的气势与高耸入天的特点。“步转”,指登楼而上下移动脚步。这一句中,“四望”是说从楼顶向下看,四周都是开阔的景象;“宽”是形容视野开阔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走几步就到了楼上,放眼四望
【注】 金华:古地名,今属浙江。宰:官职。 更知:更加了解。 令问:美称。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赞美地方长官的颂歌。诗人通过送别金华赵宰这一事件,赞扬了这位长官清廉爱民、勤政爱民的美好形象。 首句“弦歌声里一瓢安”,写赵公在送别宴上饮酒作乐的情景。诗人抓住一个典型细节:“一瓢”,写出赵公清廉的形象;“弦歌声里”,表现了宴会欢乐的气氛。 二句“士友催诗送长官”,“催诗”与“送长官”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