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智
富川县父老言猺人劫掠事 连峰抱清江,怪石当县门。 茅屋十馀家,萧条但空村。 松庭草不除,似减鞭挞烦。 地远租税轻,年丰黍稷蕃。 苍山几百里,尽是猺獠原。 此乡本富庶,所忧盗贼喧。 连年困劫敚,鸡狗那能存。 圣化大无外,始知王道尊。 畬耕入版籍,力役归民屯。 昨者桃川西,杀人屋亦焚。 蛮俗易骚动,长林蛇豕奔。 我行观民风,感戴父老言。 朝纲肃霜露,枯朽焉足论。 揽辔临遐荒,志清瘴尘昏。 素餐亦何补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蓐食:吃早饭。驱马荒山道:骑着马到山间小路去。枫林月落迟:枫树林里的月亮落下得晚。茅屋鸡鸣早:茅屋上鸡叫声叫得早。鄙人奉王命,观风非草草:我是奉命去视察民情,不会轻率行事的。清霜肃炎瘴:寒露肃杀了炎热的暑气。积雨霁秋昊:连日的大雨过后,天晴了。鹰隼气自扬:山中的鹰隼振翅飞翔,生气勃勃。豺狼迹须扫:豺狼的痕迹必须清除。独怜简书迫:我独自可怜自己的公文太多。空羡江山好
元日,即元旦。贺州:广西贺县,古称。公馆:长官的官邸。 清晖挹回洲:指贺州的山水景色清幽秀丽。 密竹何潇洒:密密层层的竹子多么潇洒飘逸。 虽有公馆名,颇类村居者:虽说有公馆之名,却很像乡村的房屋。 茆(máo)屋三四间,寂寞无车马:茅草屋两三间,冷清冷落得没有车马往来。 县官坐堂上,猺人立堂下:县官坐在堂上,而山中的瑶族人在堂下站立。 风俗自强犷,衣冠真鄙野:风俗习俗强横粗犷
【注释】 浔州:今广西梧州。观风:巡视风俗。 清浔二江汇,沃野何茫茫。 地当山海区,郡属秦汉疆。 其俗本淳朴,厥壤宜稻粱。 猺獠(yáo lǎo)杂民居,野性固无常。 镇绥爽其宜,攘敚肆猖狂。 迩来二十年,荆榛化豺狼。 朝廷重疆理,兵威清四方。 畬耕入赋税,流冗归故乡。 鸡犬散墟落,鱼盐集舟航。 闾井自熙熙,弦诵亦洋洋。 余实忝使职,驱车按炎荒。 是时积雨霁,原野浮春光。 鸟鸣杂花开,澄波溢陂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题目为《过安庆城怀余元帅》。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石城何巍巍,江水亦沄沄。 - “石城”是指安庆城的名字,“巍巍”形容其高大壮观。 - “江水”指的是长江,“沄沄”形容其流动不息。 - 这句诗描述了安庆城的雄伟和长江的浩渺。 2. 野鸟悲战场,崩沙馀血痕。 - “野鸟悲”表示战场上的哀鸣,反映了战争的残酷。 - “崩沙馀血痕”描绘了战后残骸的场景。 -
【解析】 本题属于“鉴赏评价”部分,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诗人的观点态度等进行赏析。 从结构方面来看,全诗句句对仗工整,形式整齐划一,且句内多用虚词,句中无实字。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第一联写君子慎明德;第二联写君子斋居静而深;第三联写君子谐以山水趣,契兹天地心
这首诗是苏轼在黄州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早发黄州驿赠江上老父 (早晨出发去黄州驿站,送给江上的老人) 2. 解缆发清晓,乘清越前津。 (解开缆绳,天刚亮就出发了,乘坐的船在清晨的渡口) 3. 鸟鸣新树绿,雨映空江春。 (鸟儿在新的树上歌唱,雨中的江面显得格外清新美丽) 4. 遥趋清浔山,回瞻苍梧云。 (远远地奔向清澈的浔阳山
秋夜,诗人因思念云松先生而产生孤寂之情。 长夜难耐,令人疲倦,独自小立在凉风中。 荒废的树林中一只孤独的鹤栖息着,破旧的小屋里透入稀疏的萤火虫的光迹。 千山万壑都沐浴在秋天的清凉声中,只有月亮的清辉洒满山头。 美好的景色令人遗憾不能一同欣赏,但想到今夜能与先生相见就十分欣慰。 注释: 1. 秋夕怀云松先生:在秋夜里怀念云松先生。 2. 夜永倦孤眠:长夜漫漫,使人疲倦得不愿独自睡觉。 3.
湘江晚泊简孟原佥宪 山秋衡霍空,江晚潇湘净。 烟景澹苍屏,芙蓉肃明镜。 澄波木叶下,落日馀霞映。 仰聆幽鸟喧,俯觌文鳞泳。 碧石榜轻舟,苍苔踏微径。 林昏出樵火,寺远来僧磬。 景晏伤旅怀,地幽慊愚性。 迹惭箕颍高,身际唐虞圣。 三秋持使节,万里奉王命。 恩沾雨露深,志仗风霜劲。 敢辞道路遥,况接才华盛。 静夜发商歌,剑光南斗并。 注释: - 山秋衡霍空:山秋天高气爽,衡山和霍山显得空旷。 -
扬帆溯大江,八月风水壮。 波涛东北驶,舟楫西南向。 鹢首共飘飖,鸿毛自飞飏。 俯窥积潦深,仰瞩青冥旷。 三山点微茫,七泽吞浩荡。 淮海亘长流,荆湘弥远望。 是时霜露秋,原野气悽怆。 啼乌古城曲,落木澄潭上。 中流天色改,云物忽异状。 飞雨洒长淮,惊飙驾高浪。 群龙歘掀舞,万马齐奔放。 奔腾注三峡,喷薄凌千嶂。 大哉乾坤内,一气浮泱漭。 不睹疏凿勤,焉知禹功广。 微名逐羁旅,万里适炎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