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圣
卧佛寺松 尧桀从来两不知,纷纷鹰隼莫相疑。 轻阴日暮皆闲事,卧到山红涧碧时。 注释:在卧佛寺的松树前,尧帝和桀帝向来都分不清楚谁是真正的君主,他们像一群争抢食物的鹰隼一样,互不相让。每当天气阴沉,日暮时分,这里便成了一种闲事,而诗人则悠然自得地卧在这片山红涧碧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翻译:At the pine in the Wufo Temple, the ancient
【注释】 咏枣:题咏枣树。 紫衣传赐:唐玄宗以紫袍赐群臣,故称。蓬壶:指仙境。 雨露恩光:皇帝的关怀。上都:京城长安。东封成故事:汉景帝在位期间,曾三次东巡泰山祭祀山川,并封禅。这里比喻诗人受宠遇。 尊酒:美酒。明珠:比喻高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诗中描写了枣树的荣华和受宠的情况,以及作者对枣树的赞美之情。 “紫衣传赐出蓬壶,雨露恩光照上都。”这两句描绘了枣树受到皇家的宠爱和珍视
注释:最近我听到了一些关于田家赛社的歌声,太平有象在松萝。 难道梁燕巢林木,从此炊烟已不多?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首句“省识田家赛社歌”中的“省识”是指诗人曾经了解过田家赛社的歌曲,而“田家赛社歌”则代表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第二句“太平有象在松萝”中的“太平有象”是指国家的安定和繁荣,而“松萝”则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译文: 在广雅尚书的游天宁寺归来,我感慨颇多。 坐在高堂上眺望河山异于洛中,眼前丝竹之声解平戎。 谢安谈笑自如王羲之哭泣,神州大地各不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天宁寺后所作。诗人以“坐上”、“局前”为视角,通过对比洛阳和天宁寺的不同景象来表达他的感慨。他看到了洛阳和天宁寺的河山异趣,感受到了丝竹之音与平戎之志的力量。他用谢安谈笑自如,王羲之哭泣的比喻,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诗句:残山剩水送春过,独倚危栏唤奈何。 译文:我独自倚在栏杆上,呼唤着春天的离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和失落。 关键词解释: - 残山剩水:形容春天结束时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新生活的开始。 - 独倚危栏: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助的情感,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 肠断处: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斜阳烟柳: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夕阳下的柳树显得朦胧而美丽
诗句释义: 1. 海燕西飞雁北来,春深试上李陵台:这两句描绘了春季的景象和地点的转换。海燕和大雁从西边飞过北方而来,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诗人在“春深”时尝试攀登位于洛阳的“李陵台”,这里的李陵可能是指东汉名将李陵,也可能是诗人自指。 2. 洛阳花似龙庭雪,换得年年一度开: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洛阳的花朵和景象。洛阳的花朵盛开得像龙庭的雪景一样美丽,象征着春天的繁荣和生机
【注释】 望仙楼:即望仙楼观,位于今西安市西华门大街。 凉州法曲:指唐代的《凉州曲》。 全盛日:唐朝初年国力强盛时期。 坐朝元:皇帝在宫中朝拜天象以祈求五谷丰登。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望仙楼下观赏凉州法曲表演时所引发的联想。 诗的前两句“望仙楼下万人喧,新进凉州法曲翻。”是说在望仙楼下观看万人聚集、人声鼎沸的场景,而此时又传来了新进的凉州法曲的演奏。凉州的法曲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
注释: 一棹湘江去不还,杜陵高峻苦难攀。 曾侯:指唐代诗人杜甫,曾为荆南节度使。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常怀忧国之情,晚年更是穷困潦倒。他曾在《登岳阳楼》诗中自比为“贾谊、屈原之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老眼:指杜甫晚年时,视力不佳,看东西模糊不清。 解道:明白地知道。涪翁:指唐末诗人王勃,他的祖父是隋朝的大臣虞世基,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王通。王勃少年时就很有才华
诗句释义: 1. 咏史:这首诗是作者对历史的一种评论或感慨,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思考和理解。 2. 汉家制度:指的是汉朝的制度,汉家即指汉朝。 3. 本抢攘:意为原本就混乱,争战不息。 4. 刀笔虚依日月光:“刀笔”指的是法律、政策等文书,“虚依”是指依赖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法律和政策都是依靠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制定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根据自然规律制定的,而不是人为的主观意志。 5.
注释:广寒宫重到后恐怕变得荒凉,画柱和津桥都只有几行文字。不要唱伊水边的曲子,现在汉家已经失去了河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卧佛寺中所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广寒宫的描述,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通过描绘画柱和津桥,展现了现实的荒凉;最后一句则直接表达了对现实的看法,认为汉家已经失去了河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