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圣
诗句释义与分析 答客问,省中鸡树暂成行,偃月堂深写弄獐。 - 诗句解析:这句“省中鸡树暂成行,偃月堂深写弄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古代建筑景象。其中“省中鸡树”可能指的是某地的官员或地方行政中心,“偃月堂”是一种古典建筑,常用于官府或重要人物居所,“写弄獐”则可能描述了一种精细的手工艺活动,如书写或雕刻獐子形状的艺术品。整体而言,这句诗展现了一种优雅和宁静的氛围。 译文与赏析
偶成 坐对冲风起九河,沈沈清夜发高歌。 神仙自觉拖肠少,富贵真从舐痔多。 肯信任黎同患难,相逢赵李罢经过。 荒江剩有三间屋,岁晚归期负薜萝。 注释: - 坐对冲风起九河:面对狂风在夜晚吹起的九大河流。 - 沈沈清夜发高歌:夜色深沉时,我高歌一曲。 - 神仙自觉拖肠少:比喻自己感到身体虽轻,但精神饱满。 - 富贵真从舐痔多:形容富贵往往源于谄媚讨好他人。 - 肯信任黎同患难
诗句解析 1 疲民渐欲废耕犁,蚁穴从容善溃堤。:这句表明人民已经疲惫不堪,连基本的农耕工作都懒得去做。比喻小的祸害(蚂蚁的洞穴)可以逐渐摧毁大的结构(堤坝)。 2. 东去伍员终报楚,北来骑劫已临齐。:伍员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著名将领,此处指他最终为楚国复仇的故事;而“骑劫”,这里代指入侵者。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赞颂,以及对未来侵略者的警惕。 3. 阉人祗解求黄雀,故相谁怜梦白鸡。
注释: 谁谓西邻土马豪,聊城弃甲比山高。 庙谟始觉联吴好,天意宁烦诅楚劳。 遣吏争兵闻哭泣,连年举债尽脂膏。 北盟旧事多同异,六区丛谈付蔡条。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通过叙述日俄战争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担忧。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句“谁谓西邻土马豪”,表达了诗人对西方邻国的强大实力的惊叹。在这里,诗人用“西邻”代指日本
小除日得王抚州乃徵重阳书却寄 腊残春动雪消初,才读浔阳九日书。 魏阙江湖犹剩汝,中年哀乐正愁予。 论交宿昔心仍在,报国蹉跎计未疏。 终见汉廷徵汲黯,郡中早晚候轺车。 注释: ①小除日:农历小年之后的第一个日子。 ②九日书:指诗人收到王抚州的书信。 ③魏阙(wèi quē): 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借指京城。 ④汲黯(jí àn):西汉人,以刚直不阿著称,曾任东海太守。 译文: 腊尽春来冰雪消融
霸业 霸业东西竟代兴,天骄从昔识威棱。 越人不解薰丹穴,胡妇还劳出白登。 周汉下中皆失策,李牛恩怨本无凭。 罪言未敢干时相,祗忆扬州万树灯。 【注释】: 霸业:指帝王的功业或称霸的事业 东西:这里指南北方向 竟代兴:最后由代代相继兴起 天骄:即天骄族,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薰丹穴:薰是熏的意思,丹穴是传说中的一种山名,传说中这种地方盛产丹砂,可以炼制成丹药 白登:地名,在今河北柏乡北
【注释】 1. 中立: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2. 渡辽车马日纷纷:形容战火纷扰,战争频繁,到处是车马的喧嚣声。 3. 袖手看人古未闻:意指自古以来从未有谁像他这样袖手旁观、不参与政治争斗。 4. 国是近来徒尔尔:指国家大事都由君主一人决策,没有大臣的建议,这是古代君主独断专行的表现。 5. 妖言吾亦欲云云:表示自己虽然反对奸邪之言,但有时也不得不发表一些言论。 6. 事前表饵非无计
【注释】: 1. 感事:即《感事》诗,是杜甫的一首政治讽喻诗。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当时唐玄宗荒淫享乐,不理朝政,导致边将骄纵,军备废弛。杜甫借对此事的讽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2. 割取江陵土一坏:指安禄山发动叛乱,攻陷长安后,唐玄宗逃到四川,途中经过江陵(今湖北荆州),被叛军俘虏后被迫自杀的情景。 3. 相公鼻息尚如雷:指唐玄宗在被押往蜀地途中
【注释】 ①排闷:即排闷解愁,借以抒发胸中的抑郁。 ②工:巧。 ③甘陵:古县名,在今山东省宁津县西北。李蔡:西汉时的两位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汉武帝时为太乐令,能歌善舞,尤善鼓瑟。其子李客也善于音律。蔡伦,东汉时人,善鼓琴,精于音律。 ④画虎:指画得象真的老虎,但经不住风吹雨打,很快被毁。喻好高自诩,结果事与愿违。 ⑤应非熊:指不应作熊。比喻人不能像熊那样,一生一世地守着某一件事。 ⑥东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本题是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答题时要点要全面,表述要清晰流畅。 “徘徊云路暂相望,山水兼思擅老庄”,这两句写诗人在闲适的生活中,常常想到道家的思想。“徘徊”二字写出了作者心境的迷惘和彷徨。“山水兼思擅老庄”,表明诗人思想中的道家色彩,同时说明他并非完全排斥佛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