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取江陵土一坏,相公鼻息尚如雷。
主臣白马随黄马,门户金杯代玉杯。
中使传符求薏苡,大官置驿贡杨梅。
阿房艮岳君休仿,第一先宜起债台。
【注释】:
- 感事:即《感事》诗,是杜甫的一首政治讽喻诗。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前一年,当时唐玄宗荒淫享乐,不理朝政,导致边将骄纵,军备废弛。杜甫借对此事的讽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 割取江陵土一坏:指安禄山发动叛乱,攻陷长安后,唐玄宗逃到四川,途中经过江陵(今湖北荆州),被叛军俘虏后被迫自杀的情景。
- 相公鼻息尚如雷:指唐玄宗在被押往蜀地途中,仍保持着帝王的威严和气势。
- 主臣白马随黄马,门户金杯代玉杯:指唐玄宗在逃亡路上,身边只有一群忠诚的大臣陪伴,而他的子女却被迫成为叛贼的俘虏,其家国沦丧之痛。
- 中使传符求薏苡:指安禄山为了讨好唐玄宗,特意从南方带来了一种名为“薏苡”的植物,说是这种植物可以治愈皇帝的疾病。
- 大官置驿贡杨梅:指唐玄宗被迫离开长安时,沿途各地官员纷纷进献贡品,以示对皇帝的忠诚。
- 阿房艮岳君休仿:阿房宫,秦始皇建造的一座豪华宫殿;艮岳,宋徽宗建造的一座皇家园林。这里指唐玄宗不要像秦始皇和宋徽宗那样大兴土木,浪费国力,而是要以节俭为本,励精图治。
- 第一先宜起债台:第一,指最应该做的事情;起债台,指要为国家偿还债务,减轻百姓负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针对时局而作的政治讽喻诗。当时安史之乱即将爆发,唐朝的统治危机四伏,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全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运用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荒淫享乐、不理朝政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关心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