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全诗,了解诗意,把握诗情;然后要逐句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最后要注意诗歌的语言特点。此诗写景抒情,首联描写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图,颔联描绘虹桥翠屏相映成趣的景象,颈联写“水”“桥”的动态变化,尾联以“迎翠楼”收束,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 【答案】 ①金:指水流的颜色;涧:山涧。②转:转动,移动。③翠:深绿色的美名
【注释】: 锦镜阁联:指《对韵歌》中“锦镜”句的上下联。 兼:通“嵌”,镶嵌的意思。 过:同“渡”。 非铸复非熔:不是铸造,也不是熔化。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上句说可居住又可供过往,下句说既不是铸造又不是熔化。 这首诗是作者在《对韵歌》里“锦镜”句中的上下联。“锦镜”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词。它既指镜子,也可引申为镜匣、镜架等。所以,“锦镜”二字也就成了这首诗的关键词。 “可居兼可过”
紫云盛宝界:紫云,即紫色的云彩;盛,盛大、丰富;宝界,指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 彩舫入花津:彩舫,彩色装饰的船;花津,指鲜花盛开的地方。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紫云之中,有一片充满宝物的世界,彩色的船驶入了鲜花盛开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丽堂皇的景象。诗人用“紫云”和“彩舫”这两个关键词,生动地描绘了天空中的美丽云彩和船上的美丽花朵,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注释: 秋晖:秋天的阳光。秋日里书房里的光线,如日光般明亮。 书屋:书房。 联:对联,中国传统文学体裁之一。 敦夙好:深厚地热爱。 清音:清雅的声音。指自然景物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副描绘读书人与自然美景交融的对联。上联“诗书敦夙好”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学习的热爱和执着;下联“山水有清音”则描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悟和思考。整体来看,这副对联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
面水层轩联: 面,面对着;水,指水面;层轩,高楼的轩窗。联,对联。这句的意思是面对着水面的高楼轩窗,春烟缭绕。 春烟生古石: 生字作“生出”讲,春天的烟雾在古老的石头上缭绕。 疏柳映新塘: 疏柳,稀疏的柳树;映,倒影;新塘,新的池塘。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柳树在池塘的倒影中摇曳。 注释: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七言长篇歌行。此诗先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春江月夜图
【注释】圆屋:即“华屋”,华丽的房子,指诗人的住所。联:即“对”或“联句”。莲叶:即“莲子”,莲花的果实。晨斋:早晨的斋戒,这里指早晨读书时听水中的声音而悟道。 【赏析】这是一首写诗作对之作。首句以莲叶比喻诗人的高洁品格,第二句则借水声来喻指诗人的清高志趣。全诗以“莲叶”和“水声”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高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
【注释】: 珊瑚林联:珊瑚树成林,枝叶交加,互相衬托。 艳采芬姿相点缀:鲜艳的花朵和芬芳的香气互相映衬。 珊瑚玉树交枝柯:珊瑚树上的树枝交错着。比喻男女欢合。 【赏析】: 《珊瑚林联》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珊瑚林联”形容珊瑚树成林,枝叶交加,互相衬托的景象,以喻男女欢合,富有情趣。全诗构思巧妙、新颖别致,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流畅
注释:树林外面传来了钟声,知道寺庙距离这里很远;柳边有人歇息,等待着船只归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前两句“林外钟来知寺远,柳边人歇待船归”,通过“钟声”、“人歇”等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后两句“小南屏联,林外钟来知寺远;柳边人歇待船归”,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注释】胜概:美好的景色。联:对仗、对偶。万年:即“万古”,指极久远的时间。 赏析:这是一首写春景的七绝,以赞美胜景为主题。首句从大处落笔,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面。怪石尽含千古秀;春光欲上万年枝。次句紧承首句,由远景过渡到近景,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注释:云气缭绕的虚墙,荷香飘入水边的亭子。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句“云锦淙联”,形容云雾缭绕如锦绣一般;次句“云气生虚壁”,描绘了高耸的云气环绕着山间之虚壁的情景。第三句和第四句则分别描写了“荷香入水亭”和“莲叶何田田”的场景,通过这些画面,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