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
诗句解读: 1. 夕阳古道敛残霞:“夕阳”指的是落日,这里可能是指日落时分的景色。“古道”通常指历史悠久的道路,“敛残霞”意味着晚霞逐渐消失。这一句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景致。 2. 南雁数行斜:“南雁”可能是指向南飞翔的大雁,“数行斜”描述的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子。这一句描绘了一群向南飞的大雁在天空中排列的景象。 3. 何缘人却如雁,迢递驿程赊:“何缘”是一个疑问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名为《巫山一段云·春宵》。下面逐句进行解析: 1. 箫局微温候 - “箫局”可能指的是箫这种乐器,而“微温”则表示温度适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箫吹奏时,它发出的声音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恰到好处。 2. 灯篝乍剪时 - “灯篝”通常是指用来燃烧的灯芯,而“乍剪时”表明是在刚刚剪断灯芯的时候。这里的关键词是“剪”,可能意味着在剪烛火或剪灯芯。 3.
诗句释义: 猩红色的弓箭般的莲,尝试着展示自己的美丽。 莲花贴着地面,散发着柔软的香气。 它巧妙地装饰着细长的嫩芽,使得整个莲蓬显得更加清幽。 莲花的花瓣被折断,月亮的形状像是微微弯曲的钩子。 莲花的颜色柔和如玉,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在苔藓覆盖的小池塘上,可以看到莲花的痕迹;在泥土中,可以看见莲花的印花。 译文: 猩红色如同弓箭般试风流, 莲贴地香浮。 凌波巧笼纤笋,锦幄倍清幽。 莲折瓣
【注释】 1. 散衙:官员退朝后回家休息的日子。 2. 茅斋:茅草盖的小屋,也指简陋的居所。 3. 落花寂寂:形容落花声很寂静。 4. 春酒社:春天饮酒聚会的地方。 5. 系马垂杨下:在垂柳树下系马。 6. 任东风:任由东风吹动。 【赏析】 本词写春暮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感伤。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语言朴素自然,情景交融,情感深沉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全词写送别之际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和惜春之怀。 “远峰历历青如髻”,山峰远远地矗立着,山色苍翠如同女子的发髻一般秀美。 “驿亭几缕墟烟细”,在驿站旁,只见袅袅炊烟细细飘来。 “西望凤城遥,山空夜寂寥。”向西望去是远方的凤城,山中寂静,只有月光下那稀疏的星光闪烁。 “杏花三月雨,眼见春如许。”在这杏花盛开的春天里,三月间竟下了一场雨,这真是难得的好天气啊!
雪儿十载罢歌喉。 注释:雪儿,指代女子的昵称。十年来不再唱歌。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的回忆和情感。通过“十载”这个时间跨度的词,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一纸远相投。 注释:一纸信函被送到远方。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收到远方来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为伊暗想当日,牵动几般愁。 注释:为了她(他),暗中回想起往日的情景,引发了几番忧愁。
【解析】 此词写秋日忆旧情。首句描写了傍晚的景色,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第二句以人比景,点明了时间是在黄昏时分,而人又远去他乡,这既写出了词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三、四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词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意。 【答案】 译文: 暮霭蒙蒙,夕阳西下,我在秋草之外,遥望着斜阳中的故乡。 我仿佛仍在梦中,梦绕天涯。不知是谁还在当垆第几家。
``` 西风暗换。秋到碧梧金井畔。 人立斜曛。望见家山一片云。 香闺病后。小槛疏兰花影瘦。 蟋蟀声催。似为多情宋玉来。 注释: - 西风暗换:秋风悄然而至,带来了季节的变换。 - 秋到碧梧金井畔:秋季的到来,使碧绿的梧桐和金色的井栏更加醒目。 - 人立斜曛:在夕阳的斜晖中站立,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 - 望见家山一片云:远眺家乡的群山,只见山色与天空连成一片。 - 香闺病后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李清照。 第一句:绿杨影里子规啼,绿杨树下,杜鹃鸟在叫。 注释:这句描述了作者所处的环境,绿杨和子规(即杜鹃)都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回忆和感慨。 第二句:催得鬓丝丝,催促着诗人的鬓发逐渐增多。 注释:这里的“催”字,表现了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主题。 第三句:撩人暮春天气,画阁晚妆时。 注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暮春天气让人感到愉悦
好事近 归途 草短马蹄轻,乱踏落红归去。 遥指杏花村里,问酒家何处? 一溪春水浸春寒,犹是来时路。 闰月东风未老,天亦怜迟暮。 译文: 草丛很短,马蹄轻盈地行走,在落花中匆匆离去。我远远指向杏花村的方向,询问那家的酒馆在哪里? 一条小溪里的春水浸透了春寒,它还是那条曾经来过的路。 闰月的东风尚未老去,苍天也同情我这种迟暮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傍晚,独自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