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烟暮霭。人在斜阳秋草外。
梦绕天涯。知是当垆第几家。
舞裙歌扇。犹忆遏云花底宴。
楚客愁多。欲采芙蓉奈远何。

【解析】

此词写秋日忆旧情。首句描写了傍晚的景色,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第二句以人比景,点明了时间是在黄昏时分,而人又远去他乡,这既写出了词人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三、四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词人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意。

【答案】

译文:

暮霭蒙蒙,夕阳西下,我在秋草之外,遥望着斜阳中的故乡。

我仿佛仍在梦中,梦绕天涯。不知是谁还在当垆第几家。

我还记得她曾经在花底宴上歌舞,楚客愁多,如今欲采芙蓉,奈远何。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念远之词。上片“疏烟暮霭。人在斜阳秋草外”二句,描绘出一幅深秋傍晚的景象:烟霭迷漫,斜阳西坠,一片萧索冷落的气氛笼罩着大地。“人”字一语双关,既指思妇,又指行人。这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具体描绘,又是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深情呼唤。这里所写“疏烟”、“暮霭”,不仅为下文的“秋草外”作了铺垫,也为全词奠定了一个苍凉悲怆的基调。接着,“梦绕天涯。知是当垆第几家”二句,则进一步抒发了词人身在他乡,对远方的情人的思念。“梦绕天涯”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词人正在做着关于远方的梦,虚写则是说词人正在做着有关远方的梦。“梦绕天涯”一句,既表现了词人对远方的情人的思念,同时又暗含了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无限感慨。“当垆”一词,本指酒店女掌柜,后亦泛指歌伎。“当垆第几家”,言外之意是说“当垆”的歌妓有几家。“当垆”二句,既是对前面“疏烟暮霭。人在斜阳秋草外”二句的具体化,又是对前面“梦绕天涯”一句的深化,它使前面的景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更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远方的情人的思念和眷恋之意。下片“舞裙歌扇。犹忆遏云花底宴”二句,写思妇对情人的怀念之情。“舞裙”二句,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补充。“舞裙”二字,既是对思妇所穿服饰的具体化,也是对她舞姿的形象化;“歌扇”二句,则是对她歌声的具体化和形象化。“犹忆遏云花底宴”一句,既表明了词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情非常深厚,又表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然而,由于“楚客愁多,欲采芙蓉奈远何。”二句,却使这种回忆变得苦涩起来。这二句是全词的收尾之作,也是全词感情色彩由浓转淡的关键所在。“欲采芙蓉”一句,是说词人想采摘一朵荷花来表达自己的哀思,但又说“奈远何”,说明自己又不能实现这个愿望,从而将全词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最后结拍二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楚客愁多”,既点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又表现了自己内心情感的复杂多变;“欲采芙蓉奈远何。”二句,则是全词感情色彩由浓转淡的关键所在。这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怀念,又反映了诗人对爱人的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