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原诗,理解原诗的内容、思想情感及手法特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另寻答案。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既考查考生对全诗的理解和感悟,又考查其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首先,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律。首句点题,直接提出“过潼关”。二、三两句写前朝用兵之道,四、五句写后主用兵之道,六、七句写中朝失政,八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海浪、蛟龙等自然景象,寓意人生的奋斗和挑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诏下勉诸生(诏:帝王的命令或公告;勉:鼓励) 注释:皇帝发布命令,鼓励所有学生勤奋学习。 赏析:这是诗人对学子的一种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以期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 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礼部:古代的一个部门,负责文事;文章渊:比喻学问深厚
偶作 晋公平淮西,兵出速如神。 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 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 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彊邻。 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 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 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 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 岂兹将帅间,迥无晋公伦。 张旗发一战,岂无李处耘。 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 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 平生读诗书,胸中贮经纶。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 倚锄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赠给李常的,诗中表达了对李常和李堂两位英才的赞扬和敬佩之情。 颛顼:传说中黄帝的祖先,帝丘是他的都城。 放勋:尧的名字,成阳是他的陵墓。 有虞:夏朝的名字,渔雷泽是他统治的区域。 三帝:指颛顼、帝喾(zōng kuò)、尧三位帝王。 圣人:这里指的是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孔子。 遗风烈:指孔子留下的高尚品德和优秀事迹。 生民:百姓的意思。 吾宋:指北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注释】 ①“相”,互相;“有情”,指彼此关系融洽,心意相通。 ②“我愧孤且陋”,以自谦之语点明与友人的友谊。 ③“处乾叹无首”,“在泰非汇征”,诗人用典,《周易》中的“乾坤”象征天地,而“乾”为阳刚之气,“坤”为阴柔之气。《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用“天”来比喻君子应该具有的崇高品格,即:处世当如天地般刚强
【解析】 此诗以“白日如奔骥”起兴,意谓人生短促,犹如骏马在烈日下奔驰。然后以“少年不足恃”、“汲汲身未立”、“忽焉老将至”三句,直陈人之生命有限,不可不努力的道理;末两句则劝勉子侄们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全诗语浅而意深,言简而意赅,富有哲理。 【答案】 (译文)太阳如同疾驰的骏马,人的青春岁月一去不复返。我们这些年轻人,不能依赖青春年少来取得成就。 我们应当奋发向前,不断努力进取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乾符四年(877)任荆南节度使时所作。当时,唐朝在黄巢起义军的冲击下,国势日衰,而蜀中又出现了割据一方的军阀王建。唐僖宗曾命孟蜀向王建称臣纳贡,但孟蜀却拒不接受,于是僖宗下令讨伐孟蜀。诗人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奉命前往宣谕,写下了这首七律。全诗从“感事”二字落墨,先写孟蜀对朝廷的态度,再写自己出使蜀地的经历,最后抒写感慨之情,结构谨严,层次清楚,感情真挚。 “帝宋承大宝
【诗句释义】 一人横行,武王则羞。 西夷之鬼,抗中国而敌万乘。 西夷之服,升黄堂而骄诸侯。 尊于天子,满于九州。 王法不禁,四民不收。 植萱于阶兮,庶忘吾忧。 【译文】 一个人横行霸道,让武王都感到羞愧。 现在西夷的鬼魅,对抗中原百姓,抗衡强大的诸侯。 西夷之人,可以升入朝廷,骄纵于诸侯。 他们尊贵无比,自得其乐,充满整个华夏大地。 王法不能制止,四民无法收缴。 在台阶上种植萱草啊
诗句 1. 村居何所适,种木树桑梓。 - 注释:在乡村的住所,种下树木和桑树。 2. 田园绕家舍,远不逾十里。 - 注释:田地环绕着家园,但距离不超过十里。 3. 款段足乘骑,代步而已矣。 - 注释:可以乘坐马来代步,仅此而已。 4. 但识畜驽骀,安知有骐骥。 - 注释:只知道养驴和马,却不知道有千里马。 5. 腊月北风寒,太行山色紫。 - 注释:腊月北风寒冷,太行山上的景色是紫色。 6.
这首诗的标题是《废琴毁网论》,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统治者过于苛刻地要求官员们去治理国家的一种不满和批判。 我们来看第一句:“诏罢县令举”。这是在说皇帝下令取消了县令的推荐权,也就是说,现在的县令不需要再推荐人才了。这个“罢”字,就是取消的意思。 第二句:“一弦独不调,谓琴皆可废。”这是在说,只有一根弦的琴不能发出美妙的音乐,就像只有一个县令的政府不能治理好国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