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侍从周岁,忠力尽竭。 忠诚尽力,始终如一。 契丹亡义,梼杌饕餮。 契丹无道,如同野兽般残暴。 敢侮大国,其辞慢悖。 肆意侮辱我大宋,言辞傲慢而粗鲁。 弼将予命,不畏不慑。 辅臣辅佐我命令,勇敢无畏而不恐惧。 卒复旧好,民得食褐。 最终恢复旧有友好关系,百姓得以饱腹。 沙碛万里,死生一节。 沙漠遥远,生死相依如一。
南霁云 力尽且穷,城孤无援。至死不屈,万戈来攒。精诚内发,颜色自安。身轻鸿毛,名重泰山。吾执唐刑,罔容于奸。未诛禄山,先诛贺兰。 译文: 南霁云已经尽力了,但是敌人太强大了,无法支持下去;我死后也绝不屈服,即使千刀万箭也不怕。内心坚定忠诚,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镇定。自己像一片轻飘飘的鸿毛,但却赢得了崇高的名声。我坚守唐朝的法令,不能容忍邪恶。我没有杀死安禄山,但我先杀了他的侄子贺兰进明。
【注释】 宋颂九首圣武:宋太祖在位时,曾作《圣武颂》以歌颂太祖的功德。这首诗是其子宋太宗为颂扬其父武功而作的,故称《宋颂九首》。九首即指这九篇诗。圣武:指宋太祖和太宗父子二人的武功。惟扬:威扬四方。鹰师虎旅:喻指军队如虎似鹰。至:到。澶渊:指北宋的澶州、州,即今河北省大名县一带。执彼丑虏:俘获了那些丑恶的敌人。蜂虿(chà):蜂蝎之属,喻丑恶之物。敢怒:敢于发怒。我师如林:我军如同树林一般密集
【注释】庆历圣德颂:歌颂皇帝圣明的赞辞。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慑(shè):畏惧。 服(fú):归顺,臣服。 臣愿陛下,寿万千年:希望君王长寿。 【赏析】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新唐书》所载的一篇《庆历圣德颂》。此颂为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正月所作,时作者任右正言兼史馆侍读。当时宋王朝内忧外患不断,国势衰微,朝政腐败,百姓疲苦不堪,因此,作者在这篇颂文里
诗句输出: 唐三百年,时惟开元。 猗欤明道,开元同言。 译文输出: 唐朝经历了三百年的历史,那时正是开元盛世。 伟大的君主啊,他的治国之道,与开元时期的人们有着同样的追求和理念。 关键词注释: 1. 唐三百年:指唐朝历经的时间,共300年历史。 2. 时惟开元:当时的时期称为开元盛世。 3. 猗欤明道:伟大而明智的君主。 4. 开元同言:与开元时代的人一样追求和理念相同。 5.
【注释】明道:宋真宗年号,公元943年至951年。歌舞:指朝廷上的音乐舞蹈等娱乐活动。吉甫:周朝人召伯虎的字,这里指赞美他的文章和诗才。 【赏析】这是一篇讽刺诗,作者借颂扬“明道”之政,来讽刺当时的君主昏庸无道,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不务政治,荒废国家。全诗以乐府古题《君子行》为题,采用比兴手法,先言其政,后述其事,层次分明。 首句“明道之政,可以歌舞”,是说当政的人如果能够明道正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对照原诗,看哪一句或哪一联诗句符合某种表现手法。本题为全篇理解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其思想内容。 (1) “圣仁如天”:圣明仁慈像天空一样广大无边。“恶杀好生”:厌恶杀戮,喜爱生灵。“于以耀德,匪来观兵”:因此来显示恩德,并非为了炫耀武力。“亟命止戈,无兹黩刑”
诗句:惟帝之道,与时语默。静则坤阖,动则乾辟。 译文: 在天地间运行的法则中,皇帝(帝王)遵循着顺应自然的道理行事,他既不是总是言语滔滔,也不是永远沉默不语。当环境平静时(如大地静止、宇宙安宁之时),他像坤卦一样闭合其德性;而当他行动起来推动世界前进时(如太阳升起照亮万物),他又像乾卦一样开启其力量。 注释: - 惟帝之道:指的是帝王的统治之道。 - 与时语默:根据时代的变迁,时而说话
【注释】 十年深宫,不有其权。 十年指皇帝在宫中居住的年数。不有其权,意思是说皇帝没有掌握实权。 今日南面,退奸进贤。 南面,即皇帝坐在朝堂上的位置。退奸进贤,是说今天当上了皇帝,就要罢免邪恶小人,提拔贤能之士。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赞颂和对未来政治清明、国家昌盛的向往。首句“十年深宫”,暗示了皇帝在宫中度过了许多年,却没有掌握实权;次句“今日南面”
【注释】:宋承大纪,八十年矣。——宋国承接上古的大道,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了。 明道之政,独为粹美。——明道的政治制度是最完美的。 【赏析】:此诗以颂赞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北宋初年的景仰之情。首句写“宋承大纪”,即宋国承接上古的大道,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了。“八十”是“古”,“大纪”即“大道”,这里是指宋国在建国之初就奉行上古的大道,因而国运长久,有八十年历史。第二句写“明道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