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
解析与赏析: 诗句逐句释义: 1. 几年持笔事征西 - 描述了诗人多年来一直拿着笔,从事军事征战的事务。 2. 未省樽前略展眉 - 此句表达了在饮酒时(樽前),诗人并未放下心中的忧虑,眉头未曾舒展。 3. 草檄朝慵腕劳脱 - 草拟军令,因早上起床而感到疲惫,以至于手腕都开始酸痛,甚至出现脱皮的现象。 4. 论兵夜苦舌疮痍 - 描述夜晚研究军事策略时的痛苦,以至于连舌头也出现了溃疡和疼痛。
【注】 水轩:指船中小舱。蜀道:指从四川到长安的官道。三千里:形容蜀道之长。五十驿:指从成都到长安的驿站。故山梦:指思归的梦境。劳者歌:指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人所唱的歌曲。几斗米:指很少的一点粮食。烟萝:指云雾缭绕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入蜀途中,舟行至左绵路上时写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和思归的情怀。 开头两句“水轩聊得恣吟哦,拂拭衣裳尘土多”
【注释】 士廷:指王维,当时任尚书右丞。相会:指与王维在梓州相遇。梓州:今四川三台。 道视:即“道路”或“旅途”。荀杨:指荀况和扬雄。荀况名谈,字子云,西汉人,是道家的先驱者;扬雄名雄,字子云,西汉人,是辞赋家和思想家。他们两人的学问渊博,所以被后人比作管仲、鲍叔牙。 分于:同“分”,分开;管、鲍:管仲、鲍叔牙,春秋时齐国人,以兄弟情深著称。 一千二百日:指从长安到梓州的一千多里路。
这首诗是作者给同僚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自己和同事事业上的差异以及对他们才能的赞美。 让我们来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1. 予与元均永叔君谟同年登科永叔寻入馆阁元均今制策高第君谟复 磨砺元均事业独予驽下因寄君谟:这里的意思是我和你(元均)一起在科举考试中被录取,你进入了政府工作,而我仍然是一个学者。我对你的事业非常佩服,因为我的事业不如你。 2. 网罗当日得英雄,文阵三人各立功
寄秦州田元均 诗中描绘儒者与战士之别,表达人生感悟 1. 君为儒者岂知兵,何事欣随璧马行。 - 描述儒士不识兵法无知之举,因跟随贵族马匹而自得。 - 体现儒士缺乏实战经验,未能理解军事重要性。 2. 裴度樽前坐韩愈,赵成帐下立荀卿。 - 提及唐朝两位名臣裴度与韩愈共坐,荀卿在赵成帐下效力。 - 反映儒臣在朝中地位尊崇,与军事人物形成对比。 3. 御戎谁道全无策,对垒宁妨下一枰。 -
【注释】 嘉州:唐时为益州,后改称嘉州。左绵:唐代诗人王勃,字子安。虞部:指王勃的官职,虞部尚书。 【译文】 嘉州的山水如画,望不尽那无边的美景,何况今年是升平岁。万树芙蓉花盛开在秋天里,千家妇女在月明中捣衣。半截霞光映着燕支木,残露偏留着筀竹丛。只缺了流杯曲水宴,风流没有与王勃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送好友王虞赴任时的诗作。首联写嘉州的山水之美和升平岁月之丰。第二联写嘉州秋日的景色
【译文】 圣人的兴起,如雷动天行。 进用或罢免大臣,态度温和。 诛杀奸邪小人,左右的人不吃惊。 【注释】 1. 兴:兴起、兴起;2. 乾行:指天道,引申为国运。3. 进退大臣:指君王对大臣的处理方式,即提拔重用或罢免。4. 颜色和平:指君王与大臣相处的态度,即和颜悦色,没有怒气。5. 诛逐群竖:指君王对奸佞小人的处理方式,即诛杀。6. 左右不惊:指君王处理政事的方式,即不使臣下感到惊恐。7.
庆历圣德颂 诗句与译文: 1. “于维庆历,三年三月。” - “在庆祝庆历的三年三月。” - 注释:“这里的‘庆历’指的是宋仁宗的年号,‘庆历圣德颂’是皇帝对某位官员或大臣的表彰性文献。” 2. “皇帝龙兴,徐出闱闼。” - “皇帝如同龙一样兴起,慢慢地走出宫门。” - 注释:“这里的‘龙兴’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强大,而‘徐出闱闼’则描绘了皇帝谨慎、从容的行为。” 3. “晨坐太极
庆历圣德颂 襄虽小臣,名闻予彻。 - “襄”指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政治家、诗人;“小臣”表示地位低微。 - 本诗为《庆历圣德颂》,是王安石对宋仁宗皇帝的赞誉之作。 亦尝献言,箴予之失。 - “箴”意为箴规,劝诫;“献言”即进谏。 - 本诗通过列举皇帝的优点和成就,表达对宋仁宗的赞赏之情。 刚守粹悫,与修俦匹。 - “刚守粹悫”表示坚守正直;“与修俦匹”表示与贤人并列。 -
诗的逐句释义 "南霁云" - 注释: 诗人自称。 - 赏析: 表达了诗人的忠诚与勇敢,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禄山炽乱,火焚昆岗" - 注释: 指安禄山发动的叛乱。 - 赏析: 描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炎炎二京,鞠为战场" - 注释: 指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被战火摧毁。 - 赏析: 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城市的巨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