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
【注释】 往在艺祖,未遑拓宇。 艺祖:指黄帝。 遗我圣宗,启此北土。 圣宗:指汉高祖刘邦。 敢告太庙,惟皇孝武。 敢告:向祖先报告。 惟皇:只有皇上或君王才叫唯皇。孝:这里用为敬辞,对皇帝的尊称。 武:指汉武帝刘彻。 【赏析】 这首诗是《宋诗》中的一首,歌颂了汉武帝开拓北方边疆的功绩。诗一开头即指出武帝开拓疆土的功绩是在“艺祖”之时就开始的,但那时还无暇顾及
诗句原文: 金陵峨峨,长江万里。 谁为巢穴,养此蛇豕? 天岂作限,而险而恃。 不顺不臣,敢亢天子。 注释: - 金陵峨峨:形容金陵(今南京)地势高大雄伟。 - 长江万里:长江绵延万里。 - 谁为巢穴:指谁在这里建立巢穴,比喻这里是某个势力或人物的根据地。 - 养此蛇豕:这里养育着像蛇、猪一样的有害之徒,暗指这里的统治者或势力是危险的。 - 天岂作限:难道上天设立了界限吗
【注释】 俶:同“猝”。 在:居。杭:通“浩”,广大。 皮毁毛落:指战死。 睽(kuí):通“睽”,离散,孤立。 慑服声教:畏服朝廷的威令教化。 慕为臣使:向往做朝廷臣民和使者。 携彼人民,挈其土地:带领那里的百姓,携带那里的领土。 橐、囊:用布帛等做成的袋子,用以盛物。 于橐于囊,归于天子:把他们装进口袋,运到京城献给天子。 【赏析】 这首诗是歌颂周宣王征伐淮夷胜利的诗篇之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加以分析评价的能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是文言文阅读常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语境作答,不要脱离原句,重点字词“德”“死”。 【答案】 译文:以前匈奴是强大的敌人,现在却依附于有道德的人,不再与叛逆之人为伍。被征服的人失去依靠,只能求得一死。赏析:诗的首句点明题旨,以雷霆般的气势开篇。第二、三句写匈奴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四
【注释】 涂:遮蔽。 嗟尔并人:嗟,叹词。并人,指被隔绝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是宋太祖建隆三年(962)三月,宋太祖在陈桥驿兵变后回京途中所写。当时他正在经过汴河,看到汴河边上百姓们生活艰难,便写了这首诗。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 诗的开头两句“六合雷声,中国有君。”是对国家形势的概括。作者说,当天下大治、四海升平的时候,就会有君王来统治。这一句中的“君”
这首诗是宋颂九首之一,其内容为: 六合雷声 匪民之嚚,为贼俘虏。 往吊其民,王泽时雨。 往伐其罪,王师虎旅。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六合雷声:指天地间传来的雷声,象征着正义的力量和威严,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 2. 匪民之嚚:匪,同“非”;嚚,意为愚蠢、糊涂。匪民之嚚,即指那些愚昧无知的人,他们被敌人俘虏。 3. 往吊其民:前往安抚那些被敌军俘虏的民众
这首诗是韩愈的《读韩文》,它表达了他对韩愈及其作品的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眇焉五帝上,尝观二典辞。 眇(miǎo):深远的样子。五帝:传说中的五个上古帝王。这里泛指古代。二典:指《尚书》中的两篇经典文献,即《尧典》和《舜典》。 焕乎三王间,尝观二雅诗。 焕:光明照耀的样子。三王:夏、商、周的君主。二雅:指《诗经》中的两篇大雅和两篇小雅。这里指韩愈的诗歌作品。 道德既淳厚
宋颂九首,圣文 圣文安安,圣武桓桓。 朝贡万里,正朔百蛮。 无吴之险,无蜀之艰。 无潭之嚚,无荆之顽。 咸予宾顺,悦色和颜。 注释: 圣文安安:圣人的文德安定。 圣武桓桓:圣人的武功强大。 朝贡万里:各国向周进献朝贡,距离遥远。 正朔百蛮:各部族都遵守周的正朔。 无吴之险:没有吴国的险阻。 无蜀之艰:没有蜀国的危险。 无潭之嚚:没有潭水的险恶。 无荆之顽:没有荆楚的顽固。 咸予宾顺
宋颂九首圣神 圣机神谋,天秘地藏。 旦秣我马,夕取其疆。二君不知,晏眠于床。 译文: 天子神圣无比,无人不怀柔。心怀仁爱而封赏,恩泽如雨润流长。违逆我者受刑罚,视若扬州之繁荣。顺从而被封侯,视此钱侯为荣耀。显赫的宋国功德,何止于此穷尽。 注释: 1. "圣机神谋" - 描述皇帝的英明决策和巧妙策略如同神机妙算一般。 2. "天秘地藏" - 形容皇帝的智慧深不可测,如同天意和秘密。 3.
【注释】: 1. 皇祖有德,乾覆坤容。 - 皇祖:皇帝的祖先。 - 有德:具备道德。 - 覆:覆盖。 - 坤:地。 - 容:容纳。 2.予在吊民,不杀以封。 - 我(指诗人)在为百姓哀悼,不杀生以免引起怨恨。 3. 皇祖慈仁,感于昆虫。 - 皇祖(指皇帝的祖先):仁慈。 - 慈仁:慈爱仁厚。 - 昆虫:小动物。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皇祖先王德行的诗歌。诗中通过“皇祖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