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汴渠》,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隋炀帝修建汴渠,导致百姓疲弊的不满。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释义 1. 汴渠:指隋唐时期的汴河,隋炀帝为了游览而修建的大运河。 2. 隋帝荒宴游,厚地刳为沟:隋炀帝为了游玩,挖开了土地建造了大运河。 3. 万舸东南行,四海困横流:大量的船只在东南方向行驶,使得整个水域都变得混乱。 4. 义旗举晋阳,锦帆入扬州
竹书筒 达者创奇制,霜圆断竹寻。 苍筤破云色,萧瑟移风音。 径寸不为短,探幽乃觉深。 中间自空洞,枝干何嵚崟。 投恐成龙去,吹还作凤吟。 棱棱人有节,窍窍物无心。 俭朴他难比,提携力易任。 绝姿古皇道,虚受圣人襟。 或贮谏官草,多收女史箴。 筒兮用可贵,吾不换南金。 注释: - 达者创奇制:指古代贤达之人创造的竹书筒。 - 霜圆断竹:形容制作竹简的过程需要将竹子切割成圆形,并去除其中的水分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应首先将诗歌的每句诗都翻译出来,然后再根据注释的内容对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注意要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乡间村舍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去去都城远,萧萧村落秋。 “去去”表示远离都城,“萧萧”形容秋风的声音,“村落”指的是乡村的住所。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都城的遥远和秋天的乡村景色的感受。 饥鸱啄死鹿,鸣犊随孳牛。 “饥鸱”是指饥饿的乌鸦,“啄死鹿”描述了它们捕食的情景,而“鸣犊随孳牛”则描绘了小牛跟随老牛的情形。这两句诗通过动物行为来反映乡村生活的艰辛。 转徙多空屋
【注释】 留守:指地方官署的长官。视学:视察学校。其一:诗的第一首。艺祖:即艺祖高皇帝。兴王地:开创帝王之业的地方。诸侯:封建时代称诸侯为王,此处泛指地方长官。布教宫:布施教化的场所。冠缨:冠带、帽带。临晓集:在早晨集结。文雅:文化,文艺。与时隆:与时代相辉映。泮水:古代设在国门外的大池,是学者讲习之所。差差:草木茂盛的样子。春沂:春天沂水,即沂水流域。习习:和风习习的意思。袍辉:指衣袍上的光辉
【注释】 1. 驻马:驻下马匹,表示停步。 2. 踟蹰:形容因犹豫、徘徊而无法前进的样子。 3. 关令:关中地区的长官,这里指贾公。 4. 有情:指贾充对石崇的友情。 5. 诗名:指贾充所作的《赠石崇诗》。 6. 留:使……留下,使……不离去。 7. 贾公:指贾充。 8. 疏:即《赠石崇诗》,是一篇赋体诗。 【赏析】 此为五律一首。首句交代了题中的“读”字,点明了题目。“剑门”
燕支板浣花笺寄合州徐文职方 合州太守鬓将丝,闻说欢情尚不衰。 板与歌娘拍新调,笺供狎客写芳辞。 木成文理差差动,花映溪光瑟瑟奇。 名得只从嘉郡树,样传仍自薛涛时。 注释:燕支,这里指代一种木板,用来制作乐器。浣花笺,是一种质地柔软的书写材料,多产于成都。合州太守,指的是当时的合州(今重庆市)知府。鬓将丝,意谓头发开始变白,暗指岁月流逝,青春不再。欢情,这里指男女之情。拍新调,即弹奏新的乐曲。狎客
猎 骑士千人集,绥旌四面张。 凝阴惨群物,杀气结飞霜。 雉守一节死,兔缘三穴藏。 石惭羊质见,狐叹虎威亡。 注释: - 猎:狩猎 - 骑士千人集:形容骑士众多,人数众多。 - 绥旌四面张:指指挥旗帜四处飘扬。 - 凝阴惨群物:形容天气阴沉,万物显得萧条。 - 杀气结飞霜:形容杀戮之气如同结成的霜雪一样沉重。 - 雉守一节死:指的是雉鸟因为保护幼雏而死。 - 兔缘三穴藏
峡中: 路狭才容飞鸟过,山将生合柰山何。 不知天外山长短,何事窥来一管多。 注释: 峡中:指峡谷之中。 路狭才容飞鸟过,山将生合柰山何。 不知天外山长短,何事窥来一管多。 译文: 道路狭窄,只能让鸟儿飞过,山要生长就会把道路合起来,这山路又该如何解决? 不知道天外山峰的高矮长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树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峡中景色的小诗,描绘了峡谷中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路狭才容飞鸟过”
这首诗是作者由掌书记升迁为朝奉郎后,回赠给蜀嘉州友人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感慨和自谦之意。 第一句“一循资走五千里”,意思是说,自己按照资历晋升了五千里。 第二句“四遇恩超十六阶”,意思是说,四次受到恩宠,晋升十六阶。 第三句“自顾非才已过分”,意思是说自己自认为没有才能,已经超越了这个层次。 第四句“谁言英俊尚沉埋”,意思是说谁说英俊的人才被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