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
诗句 1 神宫郁岧峣 - 注释:神宫宏伟壮丽。 - 赏析:描绘了东岳的神宫,雄伟而壮丽。 2. 曾岩露晶荧 - 注释:曾岩上晶莹的露水。 - 赏析:描绘了清晨时分,曾岩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如同宝石般闪耀。 3. 遥望飞甍高 - 注释:远望飞檐高耸的建筑。 - 赏析:描述了站在高处远望,看到飞檐高耸、造型优美的建筑。 4. 陟磴耀流目 - 注释:攀登石阶时光芒照耀眼睛。 -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瞿硎山上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欢乐易逝的感慨。 诗一:午夜歌 - 诗句解释: 1. 瞿硎山:位于今浙江新昌境内,主峰海拔854米,因山顶有石穴,常有泉水涌出而得名。这里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2. 鹤长飞:指鹤在月光下飞翔的情景,象征着高洁、自由的精神。 3. 人未归:指诗人独自留在山上,无人陪伴
题画杂诗 为怜叔夜并怜松,写入生绡对影重。 但使抚弦能作调,何须遥问赤城峰。 诗句释义 - “为怜叔夜并怜松”:这里提到了“叔夜”,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人和音乐家嵇康,他因不拘礼法、崇尚清高而受到世人的非议,最终以一曲《广陵散》闻名于世,这里的“叔夜”可能暗指他的音乐才华。同时,“松”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人物高尚品格的赞美。 - “写入生绡对影重”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题为《石公从黄山来宛见贻佳画答以长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及赏析: 我陟岱宗三万丈,倒瞷扶桑起泱漭(yāng mǎng,广阔无垠)。 我登上泰山之巅,俯瞰着远方,仿佛可以看到太阳升起于东海之上。 手摘片云归江乐(比喻自己如诗人般自由自在),梦中缥缈碧霞上。 我像摘取一片云朵一样自由,回到了江边享受着宁静与快乐,而梦中的景象更是美丽无比。 碧霞峰正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望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东岳 - 作镇纪崇望:指泰山作为镇守的地方,仰望它的高度与威严。 - 应星协神区:象征泰山在天象中的神圣地位,与天上的神祇有某种联系。 - 乃憔群岳宗:感叹众山之中,泰山最为崇高,为众山之宗。 - 盘礴临东隅:形容泰山巍峨壮观,屹立于东边。 - 峻哉何巍巍:惊叹泰山的高大和巍峨。 - 悬磴垂云衢:形容山路陡峭
【解析】 此诗为七言绝句,写诗人游览琴溪的所见和所感。 首联“高士遗台东涧东”,交代了诗人在琴溪游览时所见的高士遗迹,点明琴溪得名的原因——有高士遗物。“遗台”是高士遗留下的石台子,“台”即山崖上的石台,台上有高士的石雕像。诗人从高士石像下俯视琴溪,看到溪水飞瀑如虹。“高士遗台”是琴溪的得名原因,而“东涧”又是琴溪的源头,所以此处用“遗台”代指琴溪,以“东涧东”代指琴溪源头。 中间四句
注释:在越中漫游,我骑着秋风穿过山岭,清新的空气让我心旷神怡。我东行的客路改变了我的心境,使我更加清醒。在梅市,遇见的人都是仙吏;在乌程县,我品尝到了当地的美酒。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漫游的诗,描绘出他骑马穿越越中山峦的清幽景色,以及他对新环境的感受。首句通过秋风和越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接着两句则转入人世,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移我清"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注释】 题画杂诗:题于画作上的诗歌。 寒云:寒冷的云。 寒树:被冰雪覆盖的树木。 护山家:护卫着山间的人家。 岩壑(hè):山谷。 无人:人迹罕至。 一径:一条小路,指诗人所走的路径。 策杖(cuò zhuàn):拄着手杖。 行吟:边走边吟诵。 惆怅:忧愁、失意的情绪。 几枝:几朵。 梅花:此处泛指梅树和梅花。 【译文】 寒冷的云层笼罩着山间人家,被冰雪覆盖的树木守护着山间的人家
注释 - 秋空漠漠: 秋天的天空空旷、寂静。 -晓岚清:清晨的山雾清新。 -落木萧萧:落叶声,形容树木在秋风中落下的景象。 -野水平:荒野的水边平缓处。 -愁向疏林停短棹:诗人在稀疏的树林中停船,心情愁苦。 -天边鸿雁最关情:天边的大雁最能触动人的情怀。 译文 清晨的山雾清新,天空一片空旷寂静。树叶纷纷飘落,荒野的水边平缓处。我在稀疏的树林中停留,心情愁苦。天边的大雁最能触动人的情怀。
【注释】 题画杂诗:题写的诗歌。杂,指随意、无拘束。松响:松树的响声。拂溪流:水声在松林中回荡。六月寒声似晚秋:六月里听到山涧水声像秋天一样。一科头:古代文人的一种装束,即不戴帽子。这里指披散着头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它描写一幅画,画面上有松树林,有溪水,有亭子和读书人。作者从听觉上写,用“松响”和“水声”两个词语来表现松树林和溪水的声音;从视觉上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