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镇纪崇望,应星协神区。
乃憔群岳宗,盘礴临东隅。
峻哉何巍巍,悬磴垂云衢。
半壁俯全鲁,远影缭勾吴。
我来春夏交,瑶草方芬敷。
始临一嶂断,忽出众壑殊。
次第开天阊,海色万里舒。
树挂飞蜃长,石踏扶桑孤。
羡门如可招,挟翼将同驱。
乃知灵境别,旷览良不虚。
冥怀入神明,喟焉思真符。
风雨若有俟,瑞应岂遂辜。
方期传遥踪,封禅奏成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望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东岳

  • 作镇纪崇望:指泰山作为镇守的地方,仰望它的高度与威严。
  • 应星协神区:象征泰山在天象中的神圣地位,与天上的神祇有某种联系。
  • 乃憔群岳宗:感叹众山之中,泰山最为崇高,为众山之宗。
  • 盘礴临东隅:形容泰山巍峨壮观,屹立于东边。
  • 峻哉何巍巍:惊叹泰山的高大和巍峨。
  • 悬磴垂云衢:形容山路陡峭,仿佛悬挂于云端一般。
  • 半壁俯全鲁:泰山的山峰部分俯瞰着山东地区。
  • 远影缭勾吴:远处的山峰影子映照在江苏、浙江一带。

译文:
我来到泰山脚下,春夏之交,看到满山的花草芬芳。
开始登山时只见一道山脊,忽然之间进入一个峡谷,景色大异。
一步步地攀登到高处,眼前展现的是一片海景,万里无垠。
树木倒映在空中,形成蜃景;石头站立在天空中,形成扶桑。
羡慕泰山能被邀请去那里,希望借助它的翅膀一同飞升。
我才明白灵秀之地的不同凡响,这样广阔的视野确实不虚此行。
冥思遐想中进入到了神明的境界,感慨万分,想到真经。
如果风雨等待,那么吉祥的征兆也不会错过。
期待能够传扬遥远的足迹,完成封禅的大典。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泰山的赞美诗。诗人从泰山的地理特征出发,通过描绘泰山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对泰山的崇敬和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理想的追求。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悟,如“方期传遥踪”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